盛杨:引领时代新风 创建艺术丰碑

文化人物网人物访谈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访谈 >

    盛杨:引领时代新风 创建艺术丰碑

    2015-08-04 16:00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乐把夕阳当朝阳的盛杨从教育战线退休不久,就应邀担负起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屆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的重任。他从此积极投身于推动雕塑发展的工作。特别是在此期间,盛杨参与、组织了“和平·繁荣”雕塑巡展、“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等大型雕塑展览,大力推动了中国当代雕塑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记者:首先感谢您刚刚和十几名雕塑家赴俄罗斯访问回来,就不顾鞍马劳顿地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此次出访俄罗斯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盛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圣彼得堡欣赏到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伟大的雕塑作品。在二战期间,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的英雄们历尽险恶,保家卫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朽功勋。而纪念碑的塑造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对那段艰苦抗战岁月的纪念,表现了“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
           看到这座丰碑,我很感慨。我觉得同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也很值得后人纪念。我国的雕塑工作者应该对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这样的精品有所借鉴,为中华民族塑造史诗性的纪念作品。

    记者:您认为纪念抗日战争这段特殊的历史,对于当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仍然很重要,对吗?
    盛杨:是的。因为这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最完整的胜利。如果我们忘记这段历史,就辜负了这段历史。现在世界上并不太平,我们仍然要汲取人类历史的教训,我们不仅要去纪念那些牺牲的同胞,还要歌颂我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站起来的事实,我们当代的中国人需要这种精神。作为雕塑家,我们用雕塑的语言来说话。我们也希望我们国家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来开展更为深入的全民性的纪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法西斯主义的复辟,才能制止那些还在野心地想破坏世界和平的人。

    记者:记得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您曾参与策划、组织了“和平·繁荣雕塑巡展”。其活动的意义是否也是在于此。
    盛杨:是的。那次展览的题目为什么叫“和平·繁荣”呢?因为我们只有用战胜敌人的精神来建设国家,使我们的国家和平繁荣,我们才有真正的力量去战胜敌人。

    记者:您觉得在各种纪念途径中,雕塑艺术是一种很突出的表现形式吗?
    盛杨:没错。雕塑艺术的本性自古以来就具有纪念性。雕塑可以表现各种题材,但它最基本的特性是纪念意义。因为它是一个用坚固的材质制作的艺术,是用坚固材质制作的艺术,是占有恒久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从而自古以来,甚至在没有文字以前,就永恒的记载着人类的发展的印迹。作为雕塑家,我们有责任重视纪念性雕塑作品的创作。因为雕塑艺术最基本的功能是纪念性,所以创作纪念性雕塑是雕塑家最基本的历史责任。不仅是抗日战争胜利值得纪念,所有我们人类发展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等,都需要我们用纪念碑的形式来纪念。我也呼吁政府,拿出更多的力量用于在城市中建设纪念性的雕塑,以提升城市的精神价值。

    记者:除了纪念性之外,雕塑作品的功能是否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呢?
    盛杨:当然。我绝不是说只有唯一的纪念性创作才是真正的创作,我强调百花齐放、多种多样。人类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人们的欣赏面、要求面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单一化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我希望当今的雕塑家们能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多方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记者:为了让全国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文艺界广泛开展艺术下乡、下基层的活动。而雕塑向来在人们印象中属于高雅艺术的范畴,您觉得中国雕塑艺术是否也要考虑走出大城市呢?
    盛杨:我觉得中国雕塑艺术不仅要考虑走出大城市,而且还应该走向中国的小城市和农村、农业地区。
           近些年,雕塑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雕塑艺术对城市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但并不是所有的雕塑艺术只能提供给城市,它也要为乡村服务,为较偏僻的地区服务。这些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很多都已开始成为中国雕塑的重要需求地。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借助城市的发展推动中国雕塑事业,在城市精品化建设的进程中,提高中国雕塑的精品化程度。通过坚守城市这一重要的根据地,振兴推动中国雕塑事业的整体进步、发展、繁荣。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小型乡镇和偏远地区对雕塑的需求。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便注意在城市和乡镇、农村,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寻找雕塑发展的平衡点,希望通过雕塑和西部及偏僻地区的结合,使雕塑艺术作用于中国当今社会的效应最大化。

    记者: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持工作时,就曾对您提倡的这种学术思想做出过实践吧?
    盛杨:是的。2002年举办的“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即是实践这种学术思想的结果。2003年,与北京远隔4300公里的新疆克拉玛依感动于“中国西部风”,提出雕塑走向克拉玛依的要求。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做出了快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里号召全国雕塑家将自己的佳作奉献西部。有不少雕塑家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赠予克拉玛依。这一行动是对雕塑在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寻求最佳发展态势的一种学术支持。

    记者:当时,这次巡回展的圆满成功带给中国雕塑界怎样的启示?
    盛杨:它提醒了广大雕塑家和文艺工作者对西部、对偏远地区广大乡镇和农村雕塑需求的重视。雕塑艺术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敏感地关注社会和大众需求,哪里有需要,就走向哪里。西部表达了对雕塑艺术的急切需要,我们就要去西部。克拉玛依雕塑展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展览,而是对这种学术目标的一大促进。雕塑家们只有真诚面对这些以往忽视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

    记者:近年来,中国雕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雕塑事业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您作为“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主要领导人,您怎样看待这种大型雕塑巡展?
    盛杨:我觉得当代中国的雕塑工作者们,在原先基础上又向前走了一大步。在赛期正式运行之前,非体育比赛的奥运筹备与运行,其实绝大比重均为文化运行。奥运雕塑不仅能形象、通俗、充分地表现和传达奥运的常识精神、主张、规程;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良机,北京奥运会更可帮助国家凝聚民族传统,与世界各国人民沟通。鉴于全世界多数人不能亲临奥运比赛现场,因此利用雕塑进行奥运宣传以及中国文化的宣传,是很理想的载体。

    记者:为什么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活动能够成为北京奥组委正式立项的重要人文奥运内容之一?
    盛杨:自古以來,从希腊、罗马、巴黎、莫斯科、汉城(首尔)、巴塞罗那、悉尼到雅典,雕塑曾经作为遗产和新创成果,给奥运会提供了生动的形象展示。但是以雕塑巡回展向传递火炬一样在世界范围內展示,则是28届奥运极具北京人文奥运的一大特色。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截至当时为止“最成功的奥运会”中的一大亮点,而纳入奥运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中国雕塑家的一大贡献。
           古老的北京也因奥运精品雕塑的营建,展现出她生动的新面貌——更美、更精致、更人性化,并更富有魅力。

    记者:这次雕塑巡展还接到了联合国有关方面正式邀请,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展出。当时,有操世界不同语言的20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外交官,以及数十万纽约市民,成为了该巡展的首批现场观众,一睹中国“人文奥运”的风采。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第一次!
    盛杨:这的确令我们华夏儿女很自豪。这是一项在奥运史上首创的文化活动,规模空前,影响广泛。现代奥林匹克史上,此前还从没有过以雕塑巡展的方式来宣传奥运的,中国的这项创举不仅有助于在13亿人的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而且受到国际奥运大家庭的热切关注,从而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有益经验。
           “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不仅是中国所有体育题材雕塑展览中最好的一次,而且还表明中国雕塑界开始从浮躁中跳出来,逐渐走向成熟和沉稳。 

     
    责任编辑:赵建华、张彦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