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宽:以精品电影传播民族文化精神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人物访谈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访谈
>
李前宽:以精品电影传播民族文化精神
2015-09-24 11:13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李前宽 祖籍山东蓬莱,1941年1月出生于大连。国家一级导演。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是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记者:
您是一位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你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品行?
李前宽: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对于肩负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是他们的一种使命担当。我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对事对人首先要有超于常人的热情,再就是真诚,最后是办实事。不真诚不热情没有活力四射的激情很难出好作品,身为艺术家要始终像一团火才能去温暖感染别人。至关重要的是你任何时候都不能讲虚话、套话、假话,更不能随心所欲做损人利己、低级趣味的事。要时刻保有艺术家高贵的气节。而作为人民的艺术家,不仅要替自己说话抒发个人情怀,更重要的是替人民说话办事,表达人民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若心眼像女人做活的针鼻那样,没有博大似海的胸怀,也同样办不成事、出不了艺术作品,更谈不上出好作品和大作品了。所以要真正担当起人民艺术家这个称号,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始终如一对养育自己的母亲、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之情、感恩之心,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奉献出一部又一部被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从而赢得应有的尊重。
记者:
中国电影人从未获得过任何一项奥斯卡金奖,作为中国影协主席,您是如何看待又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领域的位置?
李前宽:
拍电影被大家喜欢又获奖当然是好事。但我认为,作为中国电影人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拍弘扬本民族优秀精神文化、寓教于乐的精品,切不能单纯以获奖为标杆,毕竟电影承载着综合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的功能。各国的每个电影节都是不一样的,体现在电影上的追求也不同,每个国家的电影评奖约定俗成秉承保护本国利益为上的原则,大都不太可能把自己的奖项发给外国电影。我们不期盼,当然外国也不希望把他们的奖项颁给我们。大家都在走自己的路,树立和维护自己国家的形象,更在乎本国观众喜不喜欢接不接受。当然中国好的影片在国外得奖也不是坏事,但为迎合获奖去拍片绝对不可取,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喜欢。中国老百姓喜欢的电影,才是中国优秀的电影,也必然会被世界所承认。
记者:
中国的电影事业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追求高票房、高效益和感官刺激、忽略精神文化的传承,流于浮躁、浅薄和庸俗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前宽:
中国电影的品格、媒体的品格是当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的导向有优点也有盲点,与我们所处浮躁的环境有着现实上的关系。目前在电影界确实出现一些不求思想境界、品德修养,只关注银幕感官刺激的媚俗劣作。喜欢看好莱坞影片的观众都能感到,连追求自我的好莱坞影片都是唯美不低俗的大制作。同样电影艺术的创造者也该是片如其人,不能浮在浅薄的层面上,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社会奉献鼓舞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精良制作。身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工作者此时更该以高尚的艺术作品感染和提升人们向着真善美的光明前途奔,不能不顾良知一味追求所谓的高票房高收入。如今在创作上我们已经做到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彩,可是没有实现百家争鸣,缺少真正的批评。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离不开艺术理论创作和应有的批评监督,就如同鸟儿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有水准的批评不同于一般的叫骂,能够通过批评推动文艺的进步。我记得在我拍完《开国大典》之后,一些令人尊敬的评论家肯定了其中的精彩之处,但也站在较高的层面上指出了问题,令人佩服。而现在的一些评论家跟那些大家比起来,就像幼儿园小孩画画跟大艺术家画画的差别。
记者:
在如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您认为中国电影人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责?
李前宽: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国梦”的实现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中国精神为纽带。中国电影的第一要义是精神。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达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意识和民族灵魂的内涵深邃的文化,我们要通过中国电影,让人们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历史,让世界来了解我们中国,如果一昧地迎合西方的口味,丢失民族传统和民族意识,这样的电影即使获得了高票房,也难成为经典。这样的发展路径也是没有前途的。就拿电影题材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内容的电影题材不仅是好莱坞大片的主打题材,也是英法俄等国家创作中的主要领域,他们用今天的眼光反思昨天的战争,不仅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也传达了他们国家的民族精神。而作为二战中付出惨重代价的中国,我们的电影市场却把热情集中在商业大片的创作与炒作上,把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高科技化看作是电影创作唯一的模式和出路,追求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模式。要想让中国的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搞制作,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电影制作必须多在质量上下功夫,多出感人、震撼之作。而作为领导者,更不能贪大去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中国电影遇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期,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好莱坞电影赚走观众钞票的同时,又把美国的价值观渐显式灌输到中国青少年的头脑里。电影人深知本民族电影对中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中国电影当对外传递“礼、义、仁、智、信”等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更多的中国电影能让世界人民认知中国故事、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国电影人当“守土有责”。让本土电影健康发展,让中国电影产业大繁荣是电影人的使命。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才能真正起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作用,也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记者:
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冲击,电影行业应该怎样去实现可持续发展,怎样去突破?
李前宽:
电影本身随着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变化,电影本身的创作样式也不得不改变。电影技术已经发展到3D、4D,当每个人的手里都有放映机的时候,这了不得了。我是一个传统的老电影人,我感觉到高科技发展到今天,这种颠覆性的改变让你的观念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的情况是别说你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人家都给你做到了。科技催生着电影新的发展样式,一个崭新的收视传媒形式,也在对电影发行放映系统造成冲击,这就是当今新媒体、新技术给电影带来的一种魔幻般、颠覆性的催动力。
责任编辑:赵建华、张彦
分享到:
最近更新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绿野生辉—买鸿钧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碗碗腔现代剧《骄杨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访华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蒙古国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文化人物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秘书长李保东会见中国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逝世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8月21日14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8月1号,一个军人的日子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视频内容: 一、随笔《8月1号,一个军人的日子。》 二、MTV《我爱老山兰》,郁钧剑演唱。 三、...
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隆重开幕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7月28日晚,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