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文艺工作者要以优秀作品反映时代

文化人物网人物访谈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访谈 >

    范迪安:文艺工作者要以优秀作品反映时代

    2020-12-11 12:35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王保胜/摄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艺战“疫”,凝聚起磅礴力量。受疫情影响而推迟召开的2020年全国两会,必将承载人们更多的期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您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感想?

    范迪安: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阐明了新形势下的国家发展目标和务实举措,充分体现出大国谋略的勇气、智慧和信心。听到总理说到“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时,我由衷涌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深深感到我们文艺工作者要以优秀艺术作品反映时代,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中作出贡献。

    记者:艺术界在文化进万家、艺术下基层过程中如何利用乡土文化,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

    范迪安: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全面建设发展之中,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中避免千城一面,同时体现中国文化气质、文脉特征,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乡村来说,面临的课题更加艰巨,既要从物质形态的角度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研究和改造,更要把乡村建筑的文化根脉保留下来、挖掘出来,变成今天我们走进乡村可以感知的一种文化存在,这是艺术学府应有的文化意识和要做的事。

    记者:范迪安委员如何理解中央美术学院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教学传统?

    范迪安:几位同事的实践说明:美术和美术教育,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任务面前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美术教育应该和我们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文化建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

    首先,美术教育在培育乡村艺术人才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以我们扶贫支教的剑川为例,这么多年,坚持对地方人才给予专门的帮助和培育,的确发挥了作用。作为艺术院校,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师生到各地去采风、写生。采风、写生只能是管用“一阵子”,发挥美育作用多培养人才,却能够管用一辈子。

    第二,乡村建设不可能一夜之间焕然一新,如果可以,那往往损害了乡土文脉。我们已经为千城一面而感到担忧,如果万村一面,可以说是更大的问题。我们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另外一方面,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一定是有文化的新农村。

    第三,我们走进乡村、走进贫困地区,用我们的艺术知识和才华服务脱贫攻坚。这里面就有一个和人民群众的主客体关系。艺术的确可以美化一个空间、一个区域,但是,这个美化的主题谁来出,在今天就是一个新的挑战。按我们的审美观念,把我们认为有意思的主题拿到乡村去,往往会和老乡的生活隔了一层皮,不接地气。要懂得倾听村民的心声,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也可以说是我们农民的中国梦,变成他们看得见的美丽图画。这样一来,这些作品摆在乡村的壁面上不仅能感动村民,对游客来说也是艺术创作的“独一份”。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