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话 —— 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隆重举行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心灵对话 —— 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隆重举行

    2015-08-17 12:19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驻法大使翟隽在展览开幕式上讲话,他认为此次展览对中法文化交流有积极的贡献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阿巴吉在开幕式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驻法大使翟隽,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等出席开幕式。中国驻法大使翟隽在展览开幕式上讲话,他认为此次展览对中法文化交流有积极的贡献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向中国驻法大使翟隽,法兰西学院主席、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阿巴吉等介绍展览情况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吴为山和法兰西学院主席、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阿巴吉在展览现场亲切交流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吴为山陪同中国驻法大使翟隽、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等参观展厅并介绍相关作品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吸引了众多的欧洲学者和当地艺术家前来参观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6月6日,法兰西学院为吴为山和克罗德·阿巴吉两位艺术家举办了作品研讨会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2014年 6月5日,“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驻法大使翟隽,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阿巴吉,法国文化和新闻部文化活动总监、原吉美博物馆馆长吉耶斯,法国外交部代表、中法建交50周年总协调人代表布瓦柔·萨尔都,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长、院士多德里夫,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代表埃尔潘,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贝莱克,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高立昂,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德拉乐芙,法国国家美术沙龙主席米歇尔·金,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艾融,海外艺术家等近400人出席了开幕式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2014年6月5日,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兰西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协办的“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驻法大使翟隽,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当代雕塑大师克罗德·阿巴吉,法国文化和新闻部文化活动总监、原吉美博物馆馆长吉耶斯,法国外交部代表、中法建交50周年总协调人代表布瓦柔·萨尔都,法兰西艺术院终身秘书长、院士多德里夫,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代表埃尔潘,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贝莱克,著名汉学家汪德迈,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高立昂,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德拉乐芙,法国国家美术沙龙主席米歇尔·金,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艾融等领导及海外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两位艺术家各20件雕塑作品和20幅画作。这些作品创作的年代跨度很大,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此次展览不仅是两位雕塑家心灵的对话,也是中法两国文化艺术的对话。
           吴为山,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他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书法、国画的写意融入雕塑作品中,形成了写意雕塑和传统文化名人雕塑的风格,在传统雕塑领域中有所突破,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2003年,作品《睡童》获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攀格林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亚洲艺术家;2009年,作品《天人合一——老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获建国六十年城市雕塑最高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11年获中国文艺界特殊荣誉——“中华艺文奖”;2012年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获“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唯一雕塑金奖。2012年至今,“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分别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法国大皇宫举行,获得海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近三十年来,吴为山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巨匠和普通平民塑像,通过塑造他们而树立文化丰碑、赞美人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现代写意雕塑风格。他的雕塑宛如文化的化石,折射出人类文化的伟大精神,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吴为山的雕塑不仅表现了中国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先生认为,吴为山的雕塑之所以能获得法国人民的喜爱,正因为其作品中饱含中国哲学思想,并能跨越民族与国家。
           克罗德·阿巴吉是法国当代雕塑大师,1930年出生于法国菲尼斯泰尔省郎岱尔诺,1963年获得布尔代勒雕塑奖,2008年获得泰勒基金会奖,创作过多项宏伟的雕塑作品,如《阿尔萨斯逝者纪念碑》、《欧洲墙》等,在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举办过展览。其作品主要表现重大的哲学意义,通过外观的媒介,借由雕塑对人的本质提出疑问。2014年,克罗德·阿巴吉当选为法兰西学院主席。
           关于这次“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著名艺术史论家、艺术批评家莉迪亚·哈朗布尔认为,这两位雕塑家的创作虽然源自于截然不同的文化,但作品在风格、形式上都有着相似之处,都超越了各自的文化,有一种共性,但同时又代表着区别。正是两位艺术家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使得这种对话有了立体感和可持续性。
           著名艺术批评家皮埃尔·马克认为,阿巴吉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种眼光、一种存在、一种意识。吴为山的作品代表的不是一种意识,而是一种永存的理想和永存的希望。阿巴吉作品讲的是史诗般的命运,而吴为山作品讲的是传奇般的人类命运。
           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艾融说,两位雕塑大师用的方法虽然不一样,可是都有同样的关注点,就是从人类的表现根源中去寻找艺术的形式。尽管我们两国语言有障碍,但是我们可以在艺术上产生对话。
           著名雕塑大师、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让·卡尔多看了展览后,欣然题写:“两个大师,一个精彩的展览”。
           法国评论界则普遍认为“两位艺术家各自根植于自己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但又都超越了本民族的文化,达到了人类精神的高度。因为他们在同一艺术高度上,追寻着同一主题,那就是生命的本质价值。”
          “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作品研讨会在法国举行
          6月6日下午2点,法兰西学院为吴为山和克罗德·阿巴吉两位艺术家举办了作品研讨会。
          研讨会上,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著名艺术史论家、艺术批评家莉迪亚·哈朗布尔(Lydia Harambourg)认为,这个展览是一个活生生的、有吸引力的展览,是能与人类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品。两位雕塑家的造型艺术才华和表现力强度与前辈先贤相比毫不逊色,此次展览的作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创作虽然源自于截然不同的文化,但作品在风格、形式上却有着相似之处,都超越了各自的文化,有一种共性,但同时又代表着区别。
          著名艺术批评家彼得(Pierre-Marc Levergeois)认为,阿巴吉作品代表的是一种眼光,一种存在、一种意识。它超越时空限制,不能定型为哪个艺术家之后或哪个艺术家之前,他代表的是文化一种实在的、内在的神话性的东西。吴为山作品代表的不是一种意识,而是一种永存的理想和永存的希望。这种永存的希望在我们西方是找不到的,西方艺术家都在描绘着人类的命运。阿巴吉作品讲的是史诗般的命运,吴为山作品讲的是传奇般的人类命运。
          艺术评论家Thibault Josset认为,我对阿巴吉作品很熟悉,但近两年来在卢浮宫和大皇宫的主题展览中都看到过吴为山的老子像,引人注目。吴为山和阿巴吉先生的相遇,可以说是偶然的。他们采用的方式,通过结构也好、解构也好,形象也好、写意也好,最终他们选择了一个同样的材料和物质,就是青铜。尽管走的路不一样,但成果很类似。青铜是一种金属,它是有序的,因此双方能互相了解互相认识。当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眼光互相交叉时,是能够互相认识的,原因是两个人追寻的都是同一主题,也就是生命的本质。
          著名画家、雕塑家Aude De Kerros说,来自遥远东方的艺术家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西方艺术家合办了这一非常出色的展览,帮助我们艺术家克服各国艺术的固步自封,也可以克服全球化的障碍和暗礁。在吴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中国雕塑与风景的浑然天成,好像中国的风景是从他的雕塑中出现的一样,或者人物像从土中就突然出现了。我幻想着中国,而吴先生的作品使我看到了文学中描绘过的中国。
          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艾融(Remy Aron)说,两位雕塑大师,用的方法虽不一样,可是都有同样的关注点,那就是从人类的表现根源中去寻找艺术的形式。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追寻意识,还是本质,但是我们看到了,是把艺术作为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各自的经历,在讲故事。雕塑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集体的努力,因为有传承,但同时也是一个个体的体验。他们每个人的经验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他们讲述的故事也在不断的变化。我用一句话来评价他们的雕塑,就是让观者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是一种诗意、一种雕塑艺术上的享受。中国把雕塑绘画这样的造型艺术视为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它,才能把物质世界和人类追求的完美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尽管我们两国语言有障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艺术进行对话。我们现在就可以促使一个新的现象发生,这个新的现象是什么呢?是西方的历史与艺术,与中国的历史和艺术的再次交流。他们两位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了一个群体,双方艺术家可以共同努力携手干一些事情。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