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5-10-16 09:52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研讨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担任研讨会总主持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媒体记者共2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对学术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他指出,“记忆与梦想”是一个相对没有局限性、又易于表现的展览主题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通告“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参加研讨会的各国艺术家,对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陶勤主持研讨会分场,认真听取海内外理论家和艺术家的主题演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主持研讨会分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主持研讨会分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来自世界各地的理论家和艺术家围绕“记忆与梦想”这一命题各抒己见、广泛交流,获得在座听众的热烈掌声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在发言时强调了中国本土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观念崇尚和坚守造型法则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参加研讨会的外国专家就本届双年展主题“记忆与梦想”的理解和诠释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表述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发言,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听众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以史论学家的冷静视角,回溯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实验性艺术的发展脉络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教授做主题演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理论家的真知灼见使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深受触动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做主题演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研讨会嘉宾云集,艺术家们主旨明确、有内容、有深度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听众的极大兴趣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参加研讨会的外国专家围绕“记忆与梦想”这一命题做主题演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在研讨会的自由讨论阶段,多元文化开放性的对话与交流,让中外位理论家和艺术家深刻地感受了本届双年展学术主题的现实针对性和全球共通性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参加研讨会的外国专家做主题演讲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就当代艺术、双年展机制、艺术生产语境、多元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获得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研讨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出席并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担任研讨会总主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陶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等担任分场主持人,会议邀请了彼得·希尔斯、尚辉、盖里·斯特恩、张敢等20余位理论家和艺术家围绕“记忆与梦想”这一命题做了主题演讲,专家们各抒己见,并就当代艺术、双年展机制、艺术生产语境、多元文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媒体记者共2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邵大箴首先通告了本届双年展在投稿数量和参展国家数量方面均创下新高,且艺术水准较之往届稳步上升,在坚持以当代形态的绘画和雕塑作为主要展览形式的同时,也开始适当吸纳一些装置、影像、综合材料等新媒体艺术作品,使北京双年展形成不同于其他双年展的品牌特色。
           随后,刘大为对学术主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记忆与梦想”是一个相对没有局限性、又易于表现的展览主题,当艺术家用艺术表现梦想,它们就变成了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感染力的精神指向和崇高境界;同时,这一主题也同“中国梦”形成了的绝佳呼应。
           在发言阶段,对于本届双年展主题的理解和诠释成为表述热点。美国雕塑家彼得·希尔斯对以往代表着物质极大丰富、但却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美国梦”进行了深刻反思,转而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以造型艺术为媒介切入中国当代美术,强调中国本土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观念依然崇尚和坚守造型法则,对“架上艺术终结”进行了反驳;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龙以《创作瞬间与记忆和梦想的关系》为题,高度赞誉了艺术家作为记忆与梦想奥秘的传递者,在画布中展示出了和谐的空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以一位史论学家的冷静视角,回溯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实验性艺术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其表达现实关怀、敏锐而富有智慧的特征,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不可忽视的作用;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巴特尔·瑟登匹林直陈游牧民族在当下的生存状态,对代表着民族记忆的文化遗产逐渐丧失的状况表达了深切的忧虑,这对我国在处理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问题上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在自由讨论阶段,在座听众纷纷登台发言,对北京双年展表达了由衷的感受、评价和建议,所涉话题也更为丰富。
      邵大箴在闭幕致辞中指出,消除现实灾祸,重建走向未来之路的基础,这是当代艺术家明智的选择和神圣的责任,这是当代艺术崇高的精神使命。期待各国美术家在北京双年展这个宽广的平台上充分展示抒发美好理想和浪漫情怀的个性创造和形象表达。美好的艺术必将超越国界、沟通心灵,承载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本届双年展学术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全球共通性,这使得与会专家能够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更好地互相沟通、畅所欲言,其专业性、集中性和深入性都使本次研讨会成为今年美术界学术活动的表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