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2016-11-21 10:21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新闻发布会于11月18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摄影报道

     
     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回答记者提问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健做展览情况说明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新闻发布会于11月18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健出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主持新闻发布会。根据安排,“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将于2016年11月20日在国家博物馆盛大启幕。
           在发布会上,刘健对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了情况说明。他表示,“历史画创作工程”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该项目从策划论证,立项设计到组织实施,自始自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支持以及美术家的倾情投入。依托国家之力、美术家辛勤劳动和国家博物馆的倾力配合,使该项目成为自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从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管理工作之艰巨繁复、都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
           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历史画创作工程”的作者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谨刻苦的创作劳动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作完成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史诗作品,并且在艺术的历史情景再现,史实凝缩表现、个性化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多年以来的较好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达到的艺术、学术高度,弥补了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和缺憾。在完成通过专家验收的146件作品中,不光中国绘画、雕塑等各类形式手法的作品丰富、饱满且具张力,既便是外来绘画形式的油画艺术,也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以体现应有的本土化、民族化、中国化特色为每个作者的自觉追求。
           冯远表示,在146件入选作品基础上形成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有以下特点,第一是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中国艺术风格、气派的特点。其次是现实主义精神与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诸种艺术形式充分兼容互补的特点。第三是凝聚集体智慧、凸显艺术家个性风貌的特点。最后是多画种、多面貌、大体量的特点。由于此次“历史画创作工程”完成后的全部作品将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的主厅和各回廊中,为达到博物馆陈列的整体规划设计,作品尺幅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大了体量面积,这不仅是工作量的增加,体力投入的增强,也是对作品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啻是对作者的一种能力的进一步考验。而能够在国家殿堂中陈列的视觉艺术品,是为国之鸿宝,堪比重器,其意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的生理年龄与生命的价值。参与创作的美术家都深知这份荣耀的来之不易而无一有怨言,无一提出非份要求和报酬索取,都以负责任的态度按期向国家交出了代表自己最好水平的答卷。
           徐里介绍,在工程组委会和专家们的指导下,艺术家们认真研究历史典籍资料,深入理解并把握历史的主题切入点,不断强化对主题文化内涵的认识,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贯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之中。“历史画创作工程”的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的文明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结束。它应当形成开放的格局,欢迎后来的青年艺术家和专注于此的美术家们积极加入持续的精品创作和经典创造,以更好更多优秀的历史画作品充实、递补,置换并增色国家的文化殿堂,继续在中华文明历史画卷中留下当代美术家浓墨重彩的艺术篇章和文化奉献。
           刘健认为,此次美术创作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最具实力的老中青优秀艺术家。与以往历史画创作技法、材质多出于中国工笔画、油画和单体雕塑不同,此次历史画创作的画种扩充了版画和多人物组雕、浮雕类装置形式。由于此项目工程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支持以及美术家的倾情投入。使该项目成为了自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从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工作之艰巨繁复、都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并与2009年完成的《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作为连缀一体的姊妹篇,共同图写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人物)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