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士澍:加强书法教育 做好中华文明传承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苏士澍:加强书法教育 做好中华文明传承

    2023-04-02 10:05
    来源:未知
    语音阅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文化圆桌会议代表苏士澍发表演讲





    3月28日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文化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摄影/报道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文化圆桌会议并发表演讲



    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与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等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文化圆桌会议”的代表合影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3月28日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文化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举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中共二十大代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王巍,中国文联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有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王林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翟美卿,澳门画院院长、157届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国际美术金奖获得者杨大名,中贸(海南)跨境投资集团局主席、西安高新区东区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湛东,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世界著名服装及珠宝设计大师方国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文化圆桌承办单位代表、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王保胜等来自绘画、书法、篆刻、舞蹈、设计、表演、考古、出版、体育、工商、教育、政界等领域的18位代表出席并先后发言。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主持文化圆桌会议并作总结发言。
           苏士澍在发言中表示,要做好文明的交流互鉴,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文明,做好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之源。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文明的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载体。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正因如此,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期间,在全国两会上,曾经多次呼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苏士澍谈到,在调查研究中,有一个校长问我:你知道全班孩子最安静是什么时候吗?我说不知道。他讲,数学、外语、讲故事都不是,全班同学拿起毛笔写字的5至8分钟是最安静的。为什么会这样?我带着问题跟北师大的学者一起研究,发现通过毛笔写字,够促进五种智力的开发、有利于专注力的提升。因为毛笔是软的,墨是稀的,纸是洇的,软笔添上稀墨写在洇纸上,几个动作加起来,使孩子们集中精神。今天提倡让孩子们写毛笔字,学习书法,不是要培养更多的书法家,而是要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这是最主要的。此外,通过书写汉字,能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们对国家、民族产生认同。
           近年来,我们国家将书法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教育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的书法教育不仅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在高等教育方面,去年还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特设博士专业学位。当然,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只是传承好中华文明的一个方面。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就能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铺路石”“助推器”“润滑剂”,今天,我们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定能汇聚起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