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求精 至善至美 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文化人物网特别报道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

    求实求精 至善至美 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2023-09-11 11:02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在精心创作书法作品《中国梦》。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摄影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在创作书法作品《青年是文艺事业的未来》。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敬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书法艺术,修身养性,传承千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曾说:“愈是全球化,汉字书写愈显其珍;愈是科技进步,汉字书写愈彰其贵。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更从娃娃抓起,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展望未来,苏士澍将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以文化人,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沟通世界》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述有机统一的结果》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青年是文艺事业的未来》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只有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经典,都体现了文学家、艺术家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2022年 苏士澍书法作品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再创新辉煌。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文艺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肩负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表示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就是其中令人振奋的艺术家之一。
           苏士澍,1949年3月生,北京市人,满族。著名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苏士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潮澎湃、激动无比!他感到,近年来习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次的重要讲话尤为重要,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为此,他决定一边认真研读讲话精神,一边挥毫泼墨敬录讲话“金句”。这些书法作品用篆书、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书写,摘录的“金句”涉及讲话的方方面面,从对文艺战线成就的回顾,到对新时代文艺方向的指引擘画,从对文艺工作者的勉励褒奖之语,到对新时代文艺的殷殷期望……他满怀对党的无限热爱,沉潜讲话、感悟初心、凝炼文墨,一并化作笔端的浓情厚意,共创作了21幅精品力作。创作过程中,苏士澍怀着敬仰之意和感恩之情认真书写,务求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和最佳状态。完成作品创作后,他感到自己对讲话精神理解领会更深了,对新时代文艺的未来信心更大了,身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更重了。
           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苏士澍感到,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将之视为“金科玉律”,深入领会、认真贯彻、身体力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实际上,在苏士澍几十年的文艺生涯中,他一直牢记初心使命,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脚步始终紧跟时代,兢兢业业从艺,老老实实做人,成果甚丰,成就喜人。
     
    紧跟时代步伐,感悟艺术脉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
           敏而好学,与时俱进,是苏士澍在艺术追求上的写照。少年时代,出身书香门第的他在耳濡目染之下,树立了作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十几岁他就在少年宫学习书法篆刻,拜书法篆刻家刘博琴为师,勤奋笃学,1965年就荣获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中青年后师从启功先生,在先生的引导下,苏士澍开始精研文学史、书法史,修读文化典籍、古诗词章,勤练“字外功”。多年来,他一面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一面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与研究,对汉画像砖石和历代碑帖、拓片都有深入的研究。
           南宋爱国词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书法的道路上,苏士澍从来就不是埋首故纸堆之人,他始终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有时顺流而进,有时迎难而上。事实证明,时代选择了苏士澍,而他也肩负起了时代的重任,努力为创造中国书法的巍巍大厦增砖添瓦。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对知识和艺术的渴求空前强烈,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对传统文化重新解读和阐释的热潮,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蔚为壮观的“文化热”。书法也在全国各地逐渐兴盛起来,学习书法成为诸多国人的迫切心愿。但是,与“全民书法热”不相匹配的是,当时社会上缺乏一套完整的书法碑帖供学习者临摹。就在人们对此深感不便之时,苏士澍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搜罗资料,仔细辑录,几易其稿,编撰完成了一整套《历代碑帖法书选》丛书。丛书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质原色,惟妙惟肖,装帧精美,而且每册碑帖均附有苏士澍的精彩评介。它的出版可谓雪中送炭,被书法界称颂许久。那个年代学习书法的人,几乎没有不受到苏士澍策划编辑的书法碑帖的影响。近40年来,这套丛书不断再版,种类已达上百种,印数达千万册,成为文物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物,为书家临摹经典碑帖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不可磨灭之功。
           书法美与自然美相关联,自然之美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苏士澍的话说便是:“美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不能片面去看待,要联系地、发展地去看。要让中国书法艺术美在新时代,就要推动书法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书斋里的陶然自乐,也要因时而书、因事而为、因人而作。在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激发灵感,在新时代蓬勃向上的生活中获得素材,在对人民真挚持久、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坚定自信,努力创作出有生活、有情感、有风骨、有魅力的书法作品。功用与艺术齐驱,文章与翰墨相映。苏士澍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实践。他将自己创作的诗篇用书法记录下来,使诗与书的美学形式、内蕴的境界和谐统一,让人们在品诗、赏字时得到多重美感享受。他还结合生活设施,将书法创作与文房用具结合起来,把砚铭、墨盒和书架、画桌等,用书法和篆刻精心题名、题字,又通过精心布白,使书法成为文具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得人们喜爱和赞赏。台历是一种普通生活用品,苏士澍别出心裁,专门编辑了《汉字365日历台历》,每日一字,用正、草、隶、篆、行各种书体书写,并对字的形、音、意作出言简意赅的解释,从各个角度讲述了汉字的奥妙,人们在使用台历时,对汉字可识、可读、可辩、可赏。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实用与艺术并存,体现出苏士澍把握时代需求的敏锐目光。
     
    坚守人民立场,倡导健康风尚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又一要求。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苏士澍认为,虽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艺术家,但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够成为“人民的艺术家”,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是否能“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民情怀,能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几十年来,虽然工作岗位有所调整,但苏士澍力求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有担当意识、有人民情怀的书法家,用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脉、用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如一。书法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古往今来,无数书法艺术家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这方寸之间,开出了璀璨的花朵,记录下文明的足迹。书法艺术对社会品格的塑造,积微成著;文化精神对民族精神的提升,久久为功。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做到有文、有道、有人、有德,就是苏士澍心里的新时代“四有”书家。
           苏士澍认为,作为书法家,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要把书斋里的书法与当前社会、青少年、学校等方方面面有机地结合。书法家应该深入社会,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为人民服务。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艺术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说到底,艺术的标准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只要你歌颂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你所创造的作品就会变成精神的正能量回馈群众,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苏士澍在中国书协率先开展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艺术为人民,开展的“书法为民送万福”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毫无疑问,书法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偏偏有人喜欢哗众取宠、剑走偏锋,认为书法艺术应该“随意所欲”,美其名曰“创新”。苏士澍对此深恶痛绝,他曾经在公共场合不止一次地抨击“丑书”乱象,指出“丑书是文化腐败,草书成重灾区,老虎苍蝇一起打。”严厉之词和捍卫传统的决心前所未有。苏士澍曾指斥“丑书”践行者与追捧者:“是一群不会写字的人,混成了教授,窃得了权利……要绝丑书,必先打下几只败坏草书文化的老虎和苍蝇。”
           反对丑的,就要把美的立起来。苏士澍非常重视年轻一代书法审美的培养造就,经常到学校为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2021年11月18日,苏士澍受邀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讲《书法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他在课堂中讲到,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大力弘扬汉字书法文化。书法表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审美精神。他认为,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门类的创作,而且是与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的大事。他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汉字和书法比作“沟通国际往来的一座金桥”,强调了“写好中国字凸显的不仅是国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深情,更是中华民族坚守文化自信和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
           苏士澍感到,新时代新征程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就越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书法家艺术家既要“入乎其中”,深切体验生活;又要“出乎其外”,领悟艺术真谛。既要反映人民心声,脚踏实地,心系百姓;又要坚守艺术理想,仰望星空,心有繁花。
     
    坚持守正创新,创作文艺精品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当苏士澍认真书写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希望和嘱托时,感觉手中的笔重如千钧。2015年,当选新一届中国书协主席后,苏士澍组织新班子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使中国书协各项工作展现出新气象。全国政协常委与中国书协当家人的双重身份,注定了苏士澍在传统文化传承事业中担负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有了更多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声的机会。他常常表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汉字的传承和发展是重中之重,我们这一代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与书结缘,与书为伴。苏士澍曾举办过多次书法展,但没有一次是单独的书法作品展示,均赋予了读书的丰富内涵。《读书励志》这样主题明确的书法展自不必说,像《文房四宝》《金石题跋》《情系草原》,无不涉猎广泛,尽可能地展现字外的闪光点。他用诗词吟咏,借助载体展示,考证书学疑点。难怪有人说,看他的书法展就仿佛读一部有益之书。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读书人创作书法绝不是单纯的写字,就像著述一样,观者自然也要像读书一样。作为书法家的苏士澍始终没有离开书,他的书法印章也就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书卷之气,还有金石之气和随时代而变的鲜活之气。归根结蒂,还是与书结缘的缘故。他注重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通过引进技术,成功运用我国传统的宣纸印刷古代所藏书画,而且质量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文物出版社印的《研山铭》、《出师颂》,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汉西岳华山庙碑》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而且还能印刷出2-5米的书画长卷,解决了过去长卷接版的难题。
           在勇立潮头中紧紧抓住新时代,才能创作出不负新时代的精品力作。苏士澍认为:对于中国书法传统文化,只有在辩证客观地认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果奉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无视中国书法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或者奉行复古主义的观点,忽视其局限性和消极因素,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推陈出新;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故事为基准,写出日新月异的中国变化。创造和创新不能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执著于怪力乱神,热衷于移花接木,甚至强行用别国话语曲解中国图景。对中国书法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应无的放矢、漫无目的,而要有的放矢、服务现实。简而言之,就是坚持古为今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苏士澍看来,写字和做人是一脉相承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提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不只是单纯地提笔落笔,它实际上是通过书写、通过笔墨纸砚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苏士澍在篆书上,可以说是开创性的,也很好地引领了篆书的发展,尤其是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字的来源,并晒出自己的书法作品,引来了不少热爱书法的朋友关注,也为传播书法文化做出了贡献。
           “笔是软的,墨是稀的,纸是洇的,可写出字来是精神的。”在苏士澍办公室的书桌上,笔墨纸砚一直伴随左右。每次落笔之前,他都气定神闲、不急不躁地边研墨边思考。在苏士澍眼中,中国书法是审美艺术化的汉字,堪称中华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必须用心、用力、用情去书写、去感悟,既传承又创新,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备神追古人的传统之韵与与时俱进的时代之美。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用这句诗来形容苏士澍的作品非常恰当。在国内外举行的大展中,人们总能看到他用鸡毫创作的大篆,那苍劲、古朴的气韵令人震撼。“广学博取,推陈创新”,是他学书之要义,既继承传统,也有自己的风格。他书写柳公权名碑《玄秘塔》、颜真卿《勤礼碑》的题跋,字体优美,恍如真迹。他的篆刻,无论是名章还是肖形印,师古又不泥于古,既学习先贤而又拓展新的天地,精雕细刻,神采飞扬。他的砚铭、壶刻,一书一画,使得物体跟着心动起来,景境交融,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苏士澍感慨万千:“爱之深者,求之苛也,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受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教育的人有更加真切的感悟,尤感这些论述点燃了我们胸中多年的激情。” 
           倾情中国史诗,书写复兴华章。“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苏士澍不仅用手中的笔工整书写,更是全身心地用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这一要求。
           中国书协成立几十年来,国内展览,以及中国书协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交流,苏士澍都倾心地去做。比如,在国际俱乐部举办的中日篆刻家“对擂”,就是他联系促成的。还有国际书法理论研讨会,每次邀请的都是国内和国际著名书法理论和博物馆负责书画的研究专家进行理论研讨,并出版作品集,苏士澍是主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出色的社会活动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担任中央国家机关书协主席、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副主席、主席等职,并且倾心倾力、不辞辛苦、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使命。
           以艺通心,沟通世界。2004年3月,作为中国文化年在法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瞩目的第24届法国图书沙龙在巴黎举行。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展览时,获赠了苏士澍的篆刻作品“太平有象”印章。苏士澍还当场挥毫篆书“莺歌燕舞,虎跃龙腾”来展示中国的书法艺术。希拉克非常高兴地握着他的手用中文说:“谢谢!”
           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彼此情谊。2018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由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世界新闻联盟、国际艺术家联盟、日本东京银座中央美术馆主办,日本外务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友好会馆、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日中经济协会、全日本书道联盟、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中国书法学院、日本勝佳支持,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承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墨韵·匠心”尉天池、苏士澍、覃志刚书法艺术展。展览呈现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豪迈气象,将“以和为贵”“兼容并包”“仁者爱人”等中华文明核心理念以艺术的形式分享给日本民众,用书法艺术搭建了彼此的沟通桥梁,不仅展示了东方大国的文化底蕴,也传递了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19年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应邀专程飞赴日本,出席“东京塔点亮中国红”活动,苏士澍现场书写“福”字,并向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赠送春联,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友好的美好祝愿,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有助于日本民众对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还为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纪念中法建交55周年: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苏士澍王林旭书画展”。两位艺术家用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书法和绘画向法国民众讲述中法友好故事,艺术诠释“新时代中法关系大有作为”。
           2019年4月20日是第十个联合国中文日。为庆祝这个日子,举办了中国书画展、图书展、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和喜爱,也使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中国书画展一直是联合国中文日的保留节目,22日至26日,由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联合国中国书会主办,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中国书法家协会支持的“苏士澍、王林旭书画展”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成功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大使、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及当地华侨华人等数百嘉宾出席开幕式。苏士澍又一次拿起手中的如椽之笔,用中国书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引起热烈反响。
     
    追求德艺双馨,肩负使命担当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苏士澍觉得,德艺双馨应成为艺术家的人生目标,有志者要为之奋斗终生。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苏士澍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上,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令人动容。苏士澍担任中国书协主席五年,多次到基层调研,使履职工作和中心任务更加契合,更加符合决策需要,更能反映人民心声。在调研过程中,他不仅召集文艺工作者开专题会议,传达党和国家关于文艺工作的大政方针,还深入到中小学校,了解学生的书法学习情况,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字。逢年过节,他更是带头到基层,亲自编写书联送温暖、送祝福……苏士澍以“书坛行者”的姿态奔走于中华大地,可谓不遗余力。
           文化建设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继承与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兴起了学书法、学国学、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苏士澍说:“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紧握汉字书写之笔,重兴汉字书写之风,增强文化自信,确保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正是吾辈书法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士澍越来越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的精神命脉。他看到由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汉字书写教育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特别是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他认为,汉字作为自源文字,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发展,在履行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更以其独特的构造形式成为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汉字书写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此,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苏士澍,连续多年将“书法进课堂”的提案带上“两会”,引起了各方重视。苏士澍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呼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针对他的提案与建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落实下,汉字书法终于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苏士澍为促进青少年书法进课堂、推动书法教育和发展等工作不辞辛劳地开展调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履职尽责,表现了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更表现了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不辞劳苦的履职担当。苏士澍提出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呼吁,不仅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民众广泛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口号。“书法进课堂”为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全面落实提供了坚实保证。
           乐于助人,心有大爱。多年前,辽宁省盘锦市要建设一个辽河碑林,从选字到上石,苏士澍不知费了多少心思,甚至有的作品放大后走了样,他就用笔一点一点纠正过来。在百忙之中,他还抽出时间经常帮助别人举办书法展,帮人观赏和鉴定书画。他还是一位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热心公益的艺术家,对遭受灾难的群众,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比如2008年9月,他在全国政协举办《心系灾区·情寄文物——苏士澍金石书法捐赠展》,支援汶川地震灾区重建。2010年7月,举办了“缅怀恩师启功,奉献翰墨爱心——苏士澍、李洪海向玉树灾区捐赠书法作品展”,他们将总价值达150万元的书法作品捐赠给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的师生;同年9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心系灾区、情寄文物”苏士澍金石书法捐赠展,捐赠200万元修复文物。2011年 9月,在中国文联举办“翰墨书香·传播文化——苏士澍读书箴言书法展”,并捐赠400万码洋图书给中国文联图书馆。2013年6月,“翰墨铸真情,爱心在行动——苏士澍先生书画作品捐赠展”在四川成都举行,展出书画作品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汶川和雅安芦山地震灾区,饱含着苏士澍对灾区人民的一片赤子深情。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针对疫区的援助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艺术界也积极行动,不断捐款捐物的同时,多次组织义拍活动筹集善款。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家艺术机构组织的义拍活动中,苏士澍不但是重要的组织者,更是捐赠了多幅作品,为抗疫一线助力。
           吹响时代号角,勇攀文艺高峰。无论是在文物出版行业工作,还是在中国书协任职,抑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都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文化服务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自我磨洗,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常说:“没有伟大的时代,就没有书法艺术的繁荣。我们要感恩党和祖国为我们创造的伟大时代,唯有勤勉干事才能有所回报,这是我的心里话。”抱着一颗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心,专心致志于伟大的事业而又忘我工作的人,必定会有不平凡的贡献,我们坚信并期待着苏士澍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