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频: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大咖对话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 张东立 苏晴 李鹏 东京分社记者 张川/摄影报道 日文翻译/李峥
“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于6月11日在西安盛大召开,吸引中日两国众多业内人士关注,为医疗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东京大学教授、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长染谷隆夫向论坛发表视频致辞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福田宪二郎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国际康复诊疗部主任医师王莹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近藤恭士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日本昭和医科大学助教、DC-BIOTECH株式会社董事三上贵浩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田晔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东京大学副教授横田知之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理事崔熙泰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理事唐淼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石胜彬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宋晓彬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大咖对话第一组现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性科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郭瑞齐、NPO 法人 life link 松野未佳主持论坛大咖对话
“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大咖对话第二组现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性科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郭瑞齐、NPO 法人 life link 松野未佳主持论坛大咖对话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 张东立 苏晴 李鹏 东京分社记者 张川/摄影报道 日文翻译/李峥)2025年6月11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西安国医医院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承办,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世界新闻联盟、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川井制药株式会社、康瑞生物科技协办的“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及夫人鸠山幸,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原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日中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原主席侣海林,中国国际康养科技学会会长、西安国医医院理事长周湛东,西安国医医院院长党明海,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原副会长桑福金,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事务所所长芳贺大辅,中国健康管理学会原副会长田鸥,日本工程院院士陈延伟,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澳门火凤凰影视文化董事局主席禤伟旗,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主任黄东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会长张洪矛,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DC-BIOTECH株式会社创始人荒井利尚,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李双辉等来自中日两国的政府官员、顶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在大咖对话中,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质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福田宪二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国际康复诊疗部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莹,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糖尿病学会专家近藤恭士,日本昭和医科大学助教、DC-BIOTECH株式会社董事三上贵浩,西安工会医院院长田晔,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电气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横田知之,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理事崔熙泰,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会长唐淼,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石胜彬,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宋晓彬等中日专家围绕医学创新技术、医院管理、可穿戴设备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性科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郭瑞齐、NPO法人life link松野未佳主持对话活动。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质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福田宪二郎表示,我们所研究的可穿戴传感器系统,是将极其轻薄的传感器置于人体或衣物等贴近人体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生理信号连续且稳定采集的系统。要构建这样的系统,具备超薄、轻质特性的电源,以及能够稳定附着于人体的薄膜是核心技术支撑。我们大阪大学与理化学研究所的团队正致力于研发可作为可穿戴传感器电源的超薄太阳能电池,它具有超薄、轻质、柔性好、单位重量发电性能高等特点,厚度仅为3微米。由于厚度极薄,其每平方米的重量仅约5克,同时具备优异的柔性,即便弯曲或受压也不易损坏。在发电效率方面,它同样表现出色,每克发电量可达40瓦,发电潜力巨大。可以用日本的一日元硬币做个类比——一日元硬币的重量为1克,这意味着与一日元硬币等重的太阳能电池,可实现40瓦的发电量,足以驱动一台电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国际康复诊疗部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莹表示,谈及康复康养,单纯依靠人工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需借助机器人技术辅助。不过,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康复方式,二者各有特点。康复机器人是一类为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辅助患者恢复部分生理功能、照顾老人及残疾人日常生活、协助处理医院日常事务而设计的机器人。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两类:康复训练机器人,主要功能是辅助患者完成各类主被动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同时减轻康复师的劳动强度,例如减重机器人、上肢机器人等;辅助性康复机器人,主要帮助肢体运动困难的患者完成各类动作,包括假肢、轮椅、导盲机、护理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目前,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康复训练机器人(如下肢、上肢及手部康复机器人)、辅助性康复机器人(如医院机器人系统、智能轮椅、假肢等)。其优势在于能辅助完成康复治疗、促进人体功能恢复至最佳状态、节省人力,并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与效率。
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糖尿病学会专家近藤恭士表示,在细胞技术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会比较不同细胞的应用价值。有些细胞取自人体肺部,若未来委托开展相关研究,可能会引发伦理方面的问题。而脐带血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但由于其无法分化成各种组织,作为移植材料存在较大局限性。不过,有一种被称为“万能细胞”的细胞,不仅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较少,应用价值很高。这种细胞可从皮肤、血液、尿液细胞中提取制备,能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心肌、肝脏等全身所有器官的细胞。此外,通过从患者身上提取细胞构建疾病模型,还能开展病理研究。
日本昭和医科大学助教、DC-BIOTECH株式会社董事三上贵浩表示,当前,世界医疗正发生重大转变,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修复和预防为中心。其中,自体干细胞已成为再生医疗的核心。日本是世界上再生医学法律发展最快、实用化进程最快的国家,干细胞研究始终处于临床应用阶段。干细胞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能分化成多种细胞,二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复制出与自身相同的细胞。
西安工会医院院长田晔表示,西安工会医院的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受到国家及省市的广泛关注,先后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陕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等称号,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典型名录,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陕西省医养结合十大案例”等荣誉,也是省市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老年治疗、康复养护,着力解决“看病难、养老难、康复难”等问题,推动与医保的协同衔接,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机构、社区、居家联动的服务网络,让老人在家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获得上门服务。我们将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医养结合、康养一体的管理机制,总结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为我国老龄事业提供新的理念与方法,努力实现“为党和政府分忧,帮天下父母解难,替天下儿女尽孝”的目标。
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电气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横田知之表示,研究表明,缺乏运动、营养失衡、抗压能力下降等日常生活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老年综合征及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管理与维护至关重要。可穿戴设备被视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这类设备将多种传感器集成于手表、腕带等载体中,只需佩戴即可实现生理信号监测。例如,通过集成LED等光学传感器可测量心率、血氧等指标,目前已开发出能监测血压、睡眠质量的可穿戴设备。将这些数据整合为大数据进行分析,可构建快速检测身体异常的系统。此外,多数可穿戴设备配备加速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日常活动量。
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理事崔熙泰表示,在现代社会,部分人群正遭受着一些原因复杂的病痛,这些病痛可能由环境污染、化学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运动以及日常使用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荷尔蒙紊乱等引起,甚至有些疾病至今尚未明确名称。虽然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但事实证明,长寿并非幸福的唯一衡量标准,没有精神上的年轻与健康,长寿便失去了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川井制药的疑难疾病研究团队成功开展了以健康生活为目标的APS项目,并开发出NAD+药物等产品,作为多元化APS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会长唐淼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做过一次全球卫生水平排名,在这次排名中,日本位居第一。该排名综合了新生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实际寿命等多项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医疗水平在全球获得了广泛认可。令人意外的是,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卫生系统费用占GDP的比例并不高。美国在这一指标上位居前列,而日本则处于较低水平。在卫生领域,存在一个公认的“不可能三角”:若追求高质量、高可及性的医疗服务,往往需要高投入;若投入较少,却想同时实现高可及性和高水平,则难度极大。日本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其基本医疗政策可概括为“自由主义导向的医疗服务系统,加上严格控制的医保目录”。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石胜彬表示,近年来,随着医改不断深化、社会办医兴起、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药品与耗材零加成政策实施以及人力成本持续增加,各类医院的运营压力日益凸显。作为市级医院,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方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的建设会虹吸大量疑难危重病人;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使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解决。市级医院由此处于“夹心饼”的尴尬境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推动质的变革,而学科发展特色化与人才培育则成为必由之路。在战略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体系变革后,如何在不同于现有公立医院管理模型的情况下,确保组织的稳定性与创新性;二是学科架构调整后,如何保障整合后的学科仍能快速发展;三是在“医护分家机场模型”等服务模式下,如何处理好“航空公司”与“地勤”的关系,确保新模式可持续发展。总之,审时度势调整医院战略目标,专注学科内涵建设,扩大人才规模,掌握核心技术,通过管理提升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定能引领医院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宋晓彬表示,在全球老龄化的大趋势下,老年创伤(如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传统康复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医院治疗、社区服务与家庭照顾彼此衔接不畅、相互割裂,导致老年患者常陷入“出院即失管”的困境,功能恢复不佳,再入院率居高不下。鉴于此,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康复医疗体系改革,加快各地区康复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标准的康复医疗用具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其中,加强各地区康复医疗资源建设的政策较多,这表明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在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于丰富和完善各地的康复医疗技术及设施。2019 年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通知》,为康复体系改革提供了指导,也指明了学科发展方向。此外,《卫星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卫星医院建设扩面、增量、提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探索 “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 的连贯模式。西安市红会医院作为百年骨科名院,成为卫星医院试点单位,肩负起构建三级康复网络的重任。
大咖对话环节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中日专家从多个维度、不同视角展开交流,不仅促进了中日医疗领域的技术互通与经验共享,更为全球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医疗合作将不断深化,为推动全球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责编:刘升、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