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 品读历史的活页 传承文化的载体

文化人物网天下收藏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天下收藏 >

    古玉: 品读历史的活页 传承文化的载体

    2015-08-06 15:40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红山太阳神(一组,依次由大到小9个) 岫岩玉



    汉代白玉八匹马车   总长72cm



    春秋白玉大象一对   长25cm    高16cm  宽13cm



    春秋片状玉虎   和田白玉   长21cm  宽7cm



    战国白玉双龙佩   长18cm  高7cm  宽2cm



    汉代双龙双凤黄玉佩   长31cm  高15cm  宽3cm



    汉代白玉大辟邪   长67cm  高44cm  宽15cm



    汉代黄玉组琮36个 ,每个四面有图、文字,均为孙子兵法36计   每个高15cm  宽6cm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同样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在社会与自然交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玉材的特殊自然属性,寄托和展现人类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和价值形态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诞生、延续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中国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一书中写道:“夫玉之为物虽微,使能即而说焉,则凡民族之所往返与文化之所传嬗,皆得于是征之。”
           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玉便作为美好、神圣、贵重和祥瑞的珍宝受到人们的喜爱。对玉的崇拜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历数千年而不衰,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行为道德规范。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维吾尔谚语说:“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作巴依堂上的地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古人以玉为代表,创立了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这个玉意识是玉文化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思想建树。
           京城古玉收藏家李保生,一直以来从事着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整理,他主攻玉器,将自己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收藏高古玉中,从红山文化、齐家文化的社稷重器到汉代完整的全套编钟、马车仪仗、男女金缕玉衣、近百公斤的白玉貔貅,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古玉器品种多达千余种。
           高古玉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且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用玉,因此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除了欣赏古人的琢玉技艺、品味高古玉中神韵飞扬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外,还可以品读年代久远的历史的传奇,古玉演绎的人间故事隐约可观,古意融融。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使高古玉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
           收藏高古玉需要有很丰富的文化知识,除了熟悉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工艺、用料等等,还要对于这些出土古玉器的沁色,用刀,玉质等有很专业的认识,这些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于每个时代的玉器,它都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所以说玩古玉,玩的就是一种知识、一种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对玉的崇拜远非一般的灵物崇拜,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关哲学、美学、神学和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的综合体现,涉及到社会不同领域的各个层面,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影响、作用及其流行时间是其他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礼制和儒家思想的最高表现形式。千百年来,中国玉器以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天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