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展祝寿 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

文化人物网文化广角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广角 >

    名家名作展祝寿 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

    2015-08-05 17:49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北京画院成立55周年暨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等出席了大会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大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在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大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在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大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大会现场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为“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揭牌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获聘美术评论家合影留念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陪同出席北京画院成立55周年的嘉宾参观“丹青京华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北京画院藏品展”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初夏五月,北京画院成立55周年暨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给北京画院发来贺电。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出席庆典活动并讲话。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以及国内外著名艺术家、评论家、全国画院和美术馆有关负责人等百余位嘉宾出席了大会。
           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现有藏品4000余件,其中不乏中国各个时期的大师珍品。
           1956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著名画家叶恭绰和陈半丁共同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构”的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同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通过了文化部“北京与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的报告和实施方案。文化部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经过一年时间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于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及郭沫若、陆定一、沈雁冰等300余位文化界、美术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成立大会。1965年,画院增设油画、雕塑、版画等专业,“北京中国画院”更名为“北京画院”。
           2005年9月,北京画院美术馆成立。该馆201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美术馆。
           2012年5月14日是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纪念日,北京画院隆重举行庆典活动,庆祝自己的生日。借此契机,画院成立了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以加大对民族艺术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两个中心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和研究员,旨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推动有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其中,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是文化部艺术司与北京画院共同成立的。北京画院是当今藏有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收藏有齐白石画作2000余幅,中心将搭建学术平台,为国内外齐白石研究学者提供方便,推动齐白石艺术的传播。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将对梳理中国画文脉,还原、研究、传播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树立当代画家的自信心起到推动作用。
           庆典活动现场宣读了刘淇发来的贺信。刘淇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北京画院建院5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北京画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北京精神,进一步把握艺术发展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拿出更多精品力作,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和优秀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把北京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驰名的艺术殿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文章在讲话中向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表示祝贺。他说,近年来,北京画院在当代创作和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画院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为全国画院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他希望北京画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团结广大艺术家,不断加强学术建设,推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鲁炜在讲话中向北京画院各位艺术家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祝贺。他希望北京画院及广大艺术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重要批示,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在深入“走转改”上大有作为。要走出书斋、走出画室,与群众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他还希望艺术家们在引领价值追求、打造精品力作、培养领军人物、研究艺术理论、普及国画艺术、深化国际交流等六个方面做出成绩。

    国画名家精品彰显画院成就

           为庆祝北京画院建院55周年,北京画院美术馆还举办了“丹青京华·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北京画院藏品展”和“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的金石心迹”两大展览。占据了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所有展厅。
           “丹青京华”荟萃了北京画院院藏66位画家70余件精品名作。
           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创始者金城、周肇祥、陈师曾,学院派的领导者徐悲鸿、蒋兆和、吴作人,以及北京中国画院的硕彦名宿齐白石、叶恭绰、陈半丁都有精彩之作亮相,该展基本囊括了活跃于上世纪北京中国画坛的主要艺术家,力图复原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的艺术情景,通过典型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呈现了中国画的发展走向,堪称20世纪北京中国画艺术面貌的缩影。展览大体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个板块,进入每个板块如同体验风格各异的艺术旅行。
           在美术馆二楼,著名国画大家李可染的力作《万山红遍》迎面而来,画中远景崇山峻岭,前景红叶密布,山间瀑布,溪水奔流,画面色彩浓艳强烈,气象万千。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可染。”
           前辈国画家展示的天人合一的纯美意境,观者无不心动。王梦白创作于1925年的《水野塘牛涉水》,调皮的牧童和牛儿在一起嬉戏,其中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放起了风筝,远处是在水面上悠然自得的群群野鸭。画家自题“牧童野渡骑牛背,湖水春寒野浪生”,诗画交融的奇妙境界扑面而来。
    国画大家们观察生活细腻,让生活艺术化,在其笔下,即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之“俗物”也呈现出大家风范。屈贞是晚清宫廷画家屈兆麟之女,1957年成为北京画院画师,其画作《十地收获》把茄子、白菜、胡萝卜、白萝卜、辣椒、土豆、向日葵这些随处可见的物品融为一体,运笔自然、构图讲究,让人拍案叫绝。

           名家笔下的动物,或充满天真情趣,或逼真重现动物神韵,功力令人叹服。齐白石创作于1926年的《雏鸡小鱼》,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水边的小鸡探望着水中,好像在和鱼儿对话。徐悲鸿作于1935年的《马》,表现的是马沉静休闲的一面,大树下,马儿悠然自得地吃着草,为它即将到来的驰骋做着准备。吴作人创作于1962年的《长驱远蹈》,寥寥几笔水墨,将在沙漠中跋涉的骆驼的坚韧和顽强尽现画中。
           名家笔下的人物更是刻下了时代烙印,浓郁的生活细节令观者感动。卢沉创作于1963年的《新手》,画的是城里娃娃到农村,跟农民伯伯学老牛犁地的场景,人物质朴,画面生动。

    齐白石石印首次集中亮相

           走进“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的金石心迹”展,如同走入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齐白石刻制的300方石印各自精心放置在有机玻璃的展架上,石刻内容朝下,通过镜子的反射,观众从镜中得以领略齐白石丰富的石刻艺术。
           齐白石一生治印无数,“三百石印斋”是齐白石的斋号之一,他也常以“三百石印富翁”为号,并很早就见于他的书画作品上。可巧的是,北京画院正好收藏了300方齐白石的石印,本次展览第一次完整展出这些印章的原石和部分印拓。
           据齐白石研究专家黄惇介绍,齐白石早在20岁前就开始刻印事业。其300方石印中除少量是为家人、学生和他人所刻印章外,大部分为其自用印。这批篆刻精品在他的创作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其文献性弥足珍贵。齐白石通过篆刻作为倾诉感情、寄托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把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过一方方石印可看出,齐白石对自己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齐白石”、“老白”、“百石山人”、“白石翁”、“老齐”、“齐大”、“老齐郎”、“湘上老农”等等,至少有十余种“名号”。“老齐郎”作于齐白石60岁那年,在进行石刻创作的同时,他还自嘲了一把:“余年60矣,今宵夜亡不为短命,刊此一笔。”其达观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
           齐白石画作一直在坊间不断面世,关于这些画作的真伪,从他的石印中也可看出究竟。比如一方石印刻的是 “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而另一方石印则满含提醒藏家之意,“有眼应识真伪”。
           尽管齐白石早在20岁就开始刻印章,但是他最典型的作品是七八十岁的诗词印章。“梦想芙蓉路八千”、“马上斜阳城下花”、“风前月下轻吟”、“隔花人远天涯近”,无不显示出作者的诗性情怀。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文化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