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匠人集结宁波文博会 用创意“激活”古老技艺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中外匠人集结宁波文博会 用创意“激活”古老技艺

    2018-04-17 0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中外匠人集结宁波文博会用创意“激活”古老技艺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中新网宁波4月16日电(记者 李佳赟)缅甸的传统竹胎漆器“摇身一变”成为惊艳的墙壁装饰品、几近失传的余姚土布“华丽转身”为蓝印花布的“复古”手提包……

      4月16日,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大批传统绝技通过传统现代的融合、本土外界的交流、文化跨界的碰撞,激荡出新的生命力。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传统老手艺,渐渐淡褪在人们的记忆中。而在现场,无论是湖南湘绣、温州蓝夹缬技艺、黄岩翻簧竹雕,还是越南藤竹编、缅甸竹胎漆器,都通过“文化+”的新模式,变身各式“小清新”或“复古风”的文创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选料、雕刻、拓片……砚刻家始终神情专注,向观众展示一道道传统制砚工序。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龙尾山房”制砚工坊创始人陈沐表示,为了让砚台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团队在沿袭传统制砚工序、雕刻技法之外,还与时俱进,融入雕塑、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等技艺,并融佛释道文化开发出现代“新佛系”题材。

      “中国的笔墨文化至今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仍拥有一大批‘粉丝’,我们希望通过对砚墨文化的创新激活,让更多人了解‘笔墨文房’的文化价值。”陈沐说。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除了中国传统非遗绝技被赋予了新的创意内涵,在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来自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传统工艺也通过“跨界”设计,获得传承与“活化”。

      泰国创意设计中心总顾问Apisit Laistrooglai介绍,此次展览带来了越南藤竹编工艺品、泰国与老挝的丝织品、缅甸的竹胎漆器以及柬埔寨的香料等200余件代表性文创衍生品。“这些衍生品通过植入创意元素,不仅避免了失传的危险,还重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除了一件件“古法今用”的单品,崛起的文创力量还让“老底子”手艺“串珠成链”,形成一条条多生态的产业链。

      在文博会的“温故·致新”宁波传统工艺创新生活展中,泥金彩漆、骨木镶嵌等近300件传统手工艺品吸人眼球。“除了展示出售‘非遗+文创’的各式单品,我们还开设了体验式的非遗手作课堂,并推出了‘温故’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通过打造出一系列非遗衍生品,使传统技艺融入生活之中,不再‘高冷’。”该展览执行方负责人林木凡说。

      诚然,诸多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通过“嫁接”装饰设计、生活用品等领域,告别了“古板”“小众”等标签,变得亲切而实用。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来自英国的瓷器设计师盖博天(Guy Thompson)表示,他所做的瓷器融汇景德镇传统制瓷技术和现代西方设计艺术,既有中式工笔画法等“中国元素”,又大胆采用了现代感十足的造型与图案,使传统艺术能够“中西合璧”、“老树开新花”。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 李佳赟 摄

      “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匠人努力将传统技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希望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能让更多人知道,美丽古老的艺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盖博天说。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