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昆虫拟态行为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中国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昆虫拟态行为

    2018-05-09 08: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中国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昆虫拟态行为
        图为缅甸琥珀中黄氏拟苔草蛉。 南古所 杨定华 摄

      中新网南京5月8日电 (杨颜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8日发布消息,该所王博研究员、史恭乐副研究员与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教授研究团队合作,从一亿年前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类奇特的昆虫幼虫拟态苔藓植物。

      该结果是首次在化石昆虫中发现拟态苔藓的行为,为重建远古昆虫和植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新证据。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出版集团《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昆虫演化出不同的伪装术。其中,昆虫对植物的拟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凭借这类拟态,昆虫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发现,同时也让猎物很难察觉自己,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黄氏拟苔草蛉的生态复原图。 南古所 杨定华 摄
    黄氏拟苔草蛉的生态复原图。 南古所 杨定华 摄

      然而,现代自然界中,昆虫多拟态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叶子、枝条和花,极少部分昆虫可以拟态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最早的陆地植物之一,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为昆虫提供了食物,也提供了庇护场所。但地质历史上,昆虫与苔藓植物的生态关系则鲜有记录,而化石昆虫模拟苔藓的行为更是未见。

      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研究的昆虫为脉翅目草蛉总科的幼虫,俗称蚜狮。该物种被命名为黄氏拟苔草蛉,种名以模式标本的捐赠人(台湾黄憶人先生)命名。

      本研究还找到了几类该物种可能拟态的苔藓类群。其中,拟苔草蛉与几类叶苔类展示了极大的形态相似性,包括个体大小、叶形状和排列、叶的褶皱和纹路。因此,本研究推断拟苔草蛉很可能拟态叶苔类,利用该类伪装躲避捕食者,同时也迷惑猎物,提高捕食成功率。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