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昭君》上演 引领游客深度感知“和”文化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民族舞剧《昭君》上演 引领游客深度感知“和”文化

    2018-07-11 0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民族舞剧《昭君》上演引领游客深度感知“和”文化
        图为《盛装舞》引领游客参观。 张玮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10日电 (记者 张玮)10日,民族舞剧《昭君》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昭君文化旅游区开演,用文化艺术引领中外游客深刻感知昭君文化。

      当天上午,演员们身着华丽的蒙古族服饰,手捧哈达,在马队和蒙古战士的护卫衬托下,以昭君博物院正门为起点翩翩起舞,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中外游客跟着舞剧的演出“脚步”参观匈奴宫、汉宫、昭君故里、单于大帐、昭君墓等区域。

    图为民族舞剧《昭君》开演。 张玮 摄
    图为民族舞剧《昭君》开演。 张玮 摄

      山东游客于青告诉记者:“这样文化展演的形式去除了走马观花的疲倦,在每一个区域展现不同的文化,让视觉先感知文化,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文化的内涵。”

      据呼和浩特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介绍,民族舞剧《昭君》突出匈奴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主题,从全新角度阐述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弘扬了以王昭君为代表的“和”文化和民族团结精神,演出不仅融入了舞剧表演,同时伴随着马术表演,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让游人大饱眼福。

      同时,为满足游客自行游览的需求,园内五个区域分别安排了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文艺作品,分别有《舞蹈—盛装舞》《舞蹈—踏鼓》《独唱—王昭君》《舞蹈—鸿图鼓韵》等。

      昭君墓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西汉时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目前,昭君文化旅游区中的昭君文化博物院是世界首座记录匈奴历史的博物院。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