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2019-02-20 09:07
    来源:新华网
    语音阅读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1)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这是1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大芬村。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深圳龙岗区有一处特别的村落,1200余家工作室、超过8000名绘画者汇集于此,他们的作品远销海内外。由于绘画市场的变化,这个有着“中国油画第一村”之称的大芬村在“三十而立”之年,正经历着从临摹到原创的转型之路。

    2005年前后,中国出口的油画作品80%来自大芬村。由于国内外市场对临摹复制品的需求下降、对于高品质原创作品的需求旺盛,大芬村一批紧随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画风、画质的原创画家,借助市场变化逐步成长起来。目前大芬村已经聚集原创画家近300人,原创作品已占大芬村油画产量的20%至30%。大芬村的街头已出现艺术中心、咖啡画廊等新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大芬油画村全年总产值已达41.5亿元人民币。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2)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艺术家陈求之在进行书法创作(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3)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艺术家陈求之和女儿陈山叶商讨艺术作品的衍生品(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4)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仍保留着深圳龙岗旧民房的样貌(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5)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游客在大芬村太阳山艺术中心参观(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6)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在太阳山艺术中心,顾客在院子里进行绘画创作(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7)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画师赵小勇在大芬村的画室里绘制自己的原创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8)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画师赵小勇在大芬村的画室里,周围都是他的作品,一半是临摹梵高的作品,一半是自己的原创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9)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这是1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大芬美术馆。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10)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游客在大芬村的巷道里进行油画体验(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11)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在大芬村的巷道里,一名画师在绘制临摹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12)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村的一名画师为顾客绘制定制化作品(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13)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顾客在大芬村挑选油画作品(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新春走基层·图片故事)(14)探访转型期的“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村一角(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