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误读了“学而优则仕”的原义?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是谁误读了“学而优则仕”的原义?
2020-09-11 08:37
来源:中新网
语音阅读
《春秋》 罗光乾摄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中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今天很多人强调这里的“优”是“有余力”的意思,不是我们大家所理解的“优秀”之意。因此,“学而优则仕”的原义就是说:你学习有余力了,就可以去当官。然而,千百年来,在我们的文化中,在它的流传和使用中,显然不是这样的。
“学而优则仕” 罗光乾摄
“学而优则仕”说的是“学”与“仕”的关系,也就是学习与做官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类的“仕学”思想,还是“开科取士”的用人制度,也包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等等,无一不是在直白地告诉世人:“学习优秀就可以做官”。那么,我们有没有误读这句话,或者到底是谁误读了这句话呢?
甲骨文 罗光乾摄
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根据宗法制原则,分封诸候、卿、大夫,受封者父死子承,或兄终弟及,世袭其职,世受其禄,委任各级官吏完全掌握在各级贵族手中。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按军功授爵任官,并有“客卿”、“养士”任官。
《老子》 罗光乾摄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生都出身官僚贵族家庭,学习和做官可以说是世袭的。孔子开设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宣告读书学习不再是贵族的专利。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来源非常广泛,既有颜回这样的没落贵族,也有子路之流的寒门之子,还有公冶长这样的犯人……总之,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复杂。孔子出身没落贵族,这些人追随他,拜他为师,有的甚至同他一起周游列国,可以说吃尽了苦头,有人骂他是盗丘,有人贬他是孔老二,讥他是丧家犬……他们的目标无疑还是想做官。孔子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施行仁政,但是,要施政不做官行吗?官做小了都不行!
《庄子》 罗光乾摄
到了汉朝,统治阶级选拔官吏的制度有所发展,渠道更为多样:首先,朝廷可以征召那些博学之士;其次,官吏们也可以举荐人才;要是没人举荐,你还可以毛遂自荐;实在不行,既无才又无德,还可以花钱买一个……虽然做官的门径宽了,但是最省事最靠谱的还是那些被征召的博学之士,如汉武帝曾用“安车蒲轮”征聘枚乘。
《管子》 罗光乾摄
魏文帝曹丕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经是好经,可惜被和尚们念歪了,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
《韩非子》 罗光乾摄
隋炀帝杨广虽留下了千古骂名,但是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件大事。
自从隋代实施开科取士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逐步发展完善。统治者所倡导的人才观念,就是以一级一级的考试来确定儒生们的等级。封建王权贵权宗法制度森严,再加上滥用《周易》所阐述的尊卑概念,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以考试确定的名,和随之来取用人才的利,共同构成的学问价值观。儒生们为了一登金榜,扬名显万,进而取得入仕的资格光宗耀祖,演绎了数不胜数的人间悲喜剧。科举制于公元605年正式确立,1905年9月2日正式废除,延续了1300年。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楚辞》 罗光乾摄
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在科举制度下,学子们的最大梦想就是应试中举,因此,他们理想中的人生模式就是:读书→应试→中举→封官。所以,中国至今仍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只要当了官就会有或大或小的好处,当官是广大学子孜孜以求的人生梦想,并由此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心理和习惯。
模式变化 罗光乾摄
在今天,由于时代的进步,读书和做官之间的关系已不像古代那样密切,“读书→做官”演变成为“读书→考试→文凭→好工作”这样一个模式。同时,即使读书获得文凭也不能直接封官,只有再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真正接近做官的梦想。考试的目的无非还是优中选优,因此,又回到了“学而优则仕”的诠释上来了。
《孟子》 罗光乾摄
纵观几千年的官吏任用制度,可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当然,也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疾呼,但是,这样的时候,大多都是统治政权面临风雨飘摇的时候。不信你看看晚清的左宗棠,他虽被誉为中兴名臣、政治家、军事家,但是,他在二十岁乡试中举后,在会试中却屡试不第。可以说,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让清王朝摇摇欲坠,哪有他官运亨通的仕途?!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最近更新
魅力庚彩 跃动河海——朱炳仁天津艺术展在天津博物
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在上海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京举行
【直播回放】2025年全日本华侨华人蛇年春晚在日本东
【全程直播】2025年除夕夜东京塔点亮“中国红”
“天地人和——‘航天与南极’摄影艺术作品日本邀
容铁:入古出新水墨光晕,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时代光
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亲切会见徐里一行并高度评价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The 10th Beijing Biennale Calls for Submission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Art Biennale (Beijing Biennale), established in 2002 by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for nine editions by ...
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6月18日,2025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一行到访西安高新区学新幼儿园对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赞誉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张东立)6月18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一行走进西安高新区学新幼儿园,在中国国际康养科...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