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

    2020-12-03 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语音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这个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摄制组,组员中有历史学者、中文系教授、音乐家、美术家,当然还有导演和摄像,虽然大家在各自领域术业有专攻,但若没有从西安到罗马之间长达6440公里的奔走、对比、思考与讲述,每个人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对东西两大文明的认识也都会有所欠缺。

      这部微纪录片的第一个特点是设定一个行走的目标,提起行走的兴趣。在行走之中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发现,人类有那么大的热情和力量亲近彼此,乃至隔山隔水永相望。

      纪录片最终要呈现给观众,而呈现,是一种专业技巧。拍摄一部微纪录片,5分钟一个主题,这让我一度困扰。比如,古中国和古罗马历法的对比,古中国和古罗马人格追求的差异,等等。这几乎是学者穷尽一生也研究不透的主题。我也罢,我们这个拍摄组也罢,其实只是做一个引子:我们真正的功能不是研究,而是引导;不是解释,而是发现。我相信观众已经看出来了,在每一集的每一个主题中,我们都是首先行走,在行走中好奇,在好奇后思考,在思考后询问,在询问之后,试着给一个初步的回答。我们肯定没有把每道题都答对,至少没有回答完整,观众大可接着我们的话题,做出自己的回答。我想,这就是这部微纪录片的意义。

      拍纪录片是一件复杂的事,但拍摄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回国之后,我们需要与导演反复磨合文案,甚至为每一句话配音。在我的印象里,配音是相当专业的工作,我们的声音怎能和专业人士相比呢?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欣赏主创的设计,毕竟,我们要的不是完美,而是鲜活。我们是一群鲜活的人,来到了两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无论西安还是罗马,都绽放出让我们啧啧称奇的魅力。

      几千年前,一群牵着骆驼的人蹒跚着,走出了一条从长安通向罗马的道路,这条路若隐若现,却又始终不绝如缕。今天,这条道路已经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大道。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3日 20 版)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