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农民夫妇自办展馆传承非遗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河北威县农民夫妇自办展馆传承非遗

    2021-05-21 10:10
    来源:新华网
    语音阅读
    原标题:河北威县农民夫妇自办展馆传承非遗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土布纺织展览馆,陈爱国(左二)给游客介绍土布纺织知识。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陈爱国(右)和高庆海在整理展出的老纺织品。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土布纺织展览馆,陈爱国(右)指导游客体验土布纺织。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陈爱国(左)和高庆海在晾晒收集的老纺织品。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高庆海在晾晒收集的老纺织品。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土布纺织展览馆,陈爱国(左二)指导游客轧花。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5月20日,在河北省威县常屯乡王目村,陈爱国(右)和高庆海在晾晒收集的老纺织品(无人机照片)。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王目村的陈爱国是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近年来,陈爱国和丈夫高庆海收集了大量老纺织品以及杼、综、梭子、绕线墩、绕子、线拐子等工具,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土布纺织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