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 运转高效(沿着高速看中国)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智慧港口 运转高效(沿着高速看中国)

    2021-05-27 10: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语音阅读

      沿着福银高速一路疾驰,自武汉绕城高速驶上阳逻大桥,15分钟后便抵达武汉港阳逻港区二期集装箱码头。

      集卡车穿梭不息,龙门吊长臂舞动,集装箱堆放整齐。每天,货物由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从这里漂洋过海或分运内地。

      “船头摆正!”码头上,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明浩手持对讲机与船长通话,指挥着从上海洋山港驶来的“汉海5号”轮靠泊。这是一艘江海直达的新型船,可装载1140个标准箱,比普通集装箱船翻了一番。

      “汉海5号”船东、武汉新港长海国际集装箱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敏算了一笔账:相比现行600标箱的主力船型,“汉海5号”轮单箱成本降低了30%左右,每年可为货主节约物流运输成本上百万元。

      2017年,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开始实施。“这相当于在武汉到上海之间开辟了一条‘水上高铁’。”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说。

      当年,武汉新港管委会牵头推动船舶大型化,建设汉申线(武汉—上海洋山)1140集装箱示范船。目前,5艘“汉海”系列集装箱船相继投入运营,长江中游与长三角地区能更好地“牵手”,在港航物流与贸易方面深化合作。

      临近中午,回到办公室的刘明浩匆匆吃了几口饭,坐在电脑前开始协调集卡车转运。

      刘明浩所在的中央控制室,是货物集散中枢。入行20多年,他经历了从手工“排班”到系统“派活”的转变,见证了港口运行效率提升。

      “从前,码头才是我的办公室。”刘明浩笑着说,“站在缆桩旁指挥货船靠泊、装卸,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得随身携带一杯胖大海。”现在,有了智能系统,在中控室就能完成大多数调度工作,每天上码头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中控室显示屏上,大到船停靠哪个泊位,小到每个集装箱由哪辆集卡车装载、放到堆场哪个位置,全部一目了然。“汉海5号”轮这样的大型船,一天便可完成装船起运,到港货物当天就能转运至仓库。

      今年1月,阳逻港在长江中上游港口率先实现5G信号全覆盖。借助5G技术,未来集装箱可通过无人驾驶车转运,定位精确到厘米级。

      “像这样的龙门吊,今后可以实现远程操作,每个驾驶员操作3至4台,效率大大提高。”刘明浩指了指不远处。不过,工作方式变了,他却更忙了。上个月,船舶集中到达,码头抢工,每天调度装卸3500多个集装箱。

      “往年2至5月是集装箱运输的淡季,今年,淡季可不‘淡’。”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经理余立麒介绍,从3月开始,阳逻港区二期码头4条作业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

      今年1至4月,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88.43万标箱,比2020年同期增长177.41%,比2019年同期增长62.91%。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7日 04 版)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