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40余年 八旬非遗手艺人与“花龙船”的故事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执着坚守40余年 八旬非遗手艺人与“花龙船”的故事

    2021-06-10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执着坚守40余年八旬非遗手艺人与“花龙船”的故事

    吴益清与“花龙船” 王洁涵 摄

      中新网湖州6月9日电(施紫楠 王洁涵)临近端午,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兴花龙船”传承人吴益清又开始忙碌起来。

      作为一项端午习俗,“长兴花龙船”极具民间特色,流传于南太湖流域,盛行于洪桥等乡镇。

      一条“花龙船”由12人组成,坐艄、桩刀、敲锣、打鼓各1人,其余8人分别坐在两边划船。整艘船上插满360面旗帜,船身、船桨上均写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端阳吉庆”等吉祥语。

      吴益清今年85岁,制作“花龙船”已有40余年。还是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时,他就酷爱绘画,因为一次偶然机遇受邀参与“花龙船”制作,细致观察老人们扎“花龙船”后,他自学研究,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

      吴益清对“花龙船”的感情,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常常一夜不睡埋头苦干,全部拆掉重做也是常有的事儿。一开始,他以长兴百叶龙为模板制作,后来又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吴益清儿子帮助父亲一起制作“花龙船” 王洁涵 摄

      巧妙构思下,吴益清制作的“花龙船”从“固定龙头”变成了“活动龙头”,嘴部、颈部都可以活动;后来,他又添加了灯珠,使“花龙船”在晚上也能流光溢彩……

      在吴益清看来,“花龙船”制作精细,工艺繁杂,每一道工序都汇聚着江南工匠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选材、丈量、编扎、上漆……完成这一系列工序,工期一般在一周左右。

      “制作一条‘花龙船’,需要木料、竹条、幡旗、绒球、真空珠、喷漆等等材料,木匠来削板,竹匠负责劈篾,准备好合适的木条和竹条后,用来搭龙头和船身骨架,做旗杆和桨。”吴益清介绍,扎龙头是尤为重要的一步,非常考验扎工,龙头大小也要根据船身大小调整。

      注重细节的吴益清,有时一个龙头的神态就要调整好几天。40余年来,他一共制作了近300条“花龙船”,最多时一年做了7、8条。每年端午节前,他就到村子里赶制“花龙船”。



    河上的“花龙船” 王洁涵 摄

      近年来,“花龙船”传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吴益清。他也曾收过徒弟,但因为一年里只有端午期间才需要制作“花龙船”,徒弟们纷纷因为经济收益甚微而逐渐散去。目前,他身边也只有儿子、女婿在给他帮工。

      吴益清的女婿周胜山是名木工,跟着吴益清一起制作“花龙船”已经30余年,熟悉所有的制作流程。

      “做这个挣不了多少钱,但是意义非凡。‘花龙船’承载着浓浓的乡土文化和乡情记忆,这门手艺还是要一辈辈传承下去。”周胜山说。(完)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