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兆伦三亚谈“非遗”:新阶段传统工艺需专门设计力量进入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项兆伦三亚谈“非遗”:新阶段传统工艺需专门设计力量进入

    2021-06-19 1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项兆伦三亚谈“非遗”:新阶段传统工艺需专门设计力量进入

      项兆伦在研讨会现场发言。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三亚6月17日电 (记者王晓斌)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17日在三亚参加一场非遗研讨会时说,正在进入新阶段的传统工艺,需要专门的设计力量进入,也需要科学技术的介入,以实现创意、功能,提高呈现的效果,同时节能降耗。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非遗系列活动重头戏,2021首届南山非遗节17日在三亚南山景区举行“新发展阶段的海南非遗研讨会”,项兆伦出席并做主旨发言。

      何为传统工艺新发展阶段?项兆伦用五个“更加”来描述,即传统工艺以更加时尚而多样的设计,更加多样而实用的功能,更加丰富的产品,来更加广泛地进入当代社会、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更加有效地促进就业、增加城乡手工艺人的收入。

      项兆伦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工艺需要专门的设计力量进入,这个专门的力量不仅是美术专业人员,还应该是工程技术人员。

      从古至今,传统工艺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图案和器型上,较少触及材料设计和功能设计。因此项兆伦认为传统工艺设计要从图案和器型,朝材料、结构、功能设计拓展,从根本上突破和解决传统工艺面临的瓶颈。“这种设计关系到传统工艺的效用,也关系到传统工艺产品的价值。”项兆伦以传统红木椅子为例,“绝大部分红木家具的椅子坐着是不舒服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坐一会就要出问题。我跟那些手工艺人聊到这个问题,他们也知道一个词叫人体工学,但是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此如果一把(红木)椅子能够把人体工学解决了,它的价值就起来了。”

      项兆伦认为,新阶段的传统工艺还需要科学技术的介入,以此运用新的工具、新的材料、新的装备去实现创意、实现功能,提高呈现的效果,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走出一个误区,即把当初没有条件被动地形成的局面当作传统。“当年没有更多的线,没有更多的布,没有更多的材料,我们只能这么做,结果现在说那就是传统要保持,这是不对的。”在项兆伦看来,当年物质匮乏、技术落后形成的一些做法,更多是无奈之举,“我们传统工艺的发展提高,一定要突破这些比较愚昧的认识”。

      项兆伦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手艺设计师”,来形容拥有美术基础、懂得工程技术的新阶段传统工艺从业者。“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希望涌现出一大批手艺设计师。”项兆伦说。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