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发现民国年间码道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河北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发现民国年间码道

    2021-08-10 10:16
    来源:新华社
    语音阅读
      新华社石家庄8月4日电(记者王民)近日,文物部门在河北故城县郑家渡口进行运河挑水坝构造勘探时,发现一段10余米长、2米宽的民国时期码道。

      码道,是运河大堤上连接码头的道路。这次勘探的目的主要是探明故城县大运河郑家渡口2号挑水坝的构造,同时发现了这段码道。这段河道左岸共有6个挑水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段码道沿运河大堤坡面由底到顶呈斜上走势,码道路面由青砖立砖铺成,像搓板一样起到防滑作用。

      故城县文保所所长姜玉岭介绍,过去郑家渡口的下水货物多为煤炭和竹器,将木板搭在船和码道之间,由人力或推车将货物沿码道运向大堤顶部。当年的码道实际应有4米宽,被掩埋后暴露的只有2米宽。

      同时,文物部门基本探明了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2号挑水坝的构造以及挑水坝与运河河底的关系。姜玉岭说,挑水坝的作用是减缓水速,降低河流对大堤的冲击,从而保护运河主堤。2号挑水坝的最底部发现沙土层,说明挑水坝是在运河老河道河底基础上建起来的。沙土层中发现10余根柏木桩,再往上是一层三合土加一层碎石碎砖,层层叠叠筑成了挑水坝。

      据介绍,这次勘探可探明郑家渡口古码头的规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2号挑水坝底部维修加固方案,将前人留下的运河土工遗迹更多地展现给世人。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