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千年唐代刀形墓 再现盛唐时期平民葬俗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西发现千年唐代刀形墓 再现盛唐时期平民葬俗

    2021-08-14 1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中新社太原8月12日电 (记者 胡健)刀形墓、双耳陶罐、开元通宝、铁镰铁斧……山西省考古人员在运城新绛县发现的唐代墓葬,出土一批距今千余年的唐代文物,为研究盛唐时期的平民葬俗提供了研究资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有唐代墓和明清墓,3座唐墓保存较完整,整体平面形状呈刀形,均为土洞墓,由墓道、封门、墓室组成。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晋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白曙璋认为,这种平面呈刀形的小型墓葬在唐代较为普遍,是唐代小型墓葬中的主流形制。盛唐时期,小型土洞墓仍流行刀形,墓道多为较短的斜坡式或平面呈长方形的竖井式。此后中唐时期开始出现弧背刀形墓,晚唐时期小型墓仍以刀形墓为主。
      出土的双耳灰陶罐与当地绛州大堂唐代地层窖穴出土的3件双耳灰陶罐形制、大小基本一致。无耳素面陶罐与西安、临汾等同时期墓地出土的形制基本一致。此外,铁镰、蚌饰也能在中国其他省份的墓葬中找到相似物。“可见在唐代小型墓葬中,随葬铁镰(犁铧)、发饰、蚌饰(壳)等物品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葬俗。”白曙璋说。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汾河下游临汾盆地西南边缘,春秋时曾为晋都,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绛州总管府。新绛小手工业发达,民间有“七十二行样样有”和“南绛北代”的赞誉。(完)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