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响堂山6尊石窟流散造像借3D技术“身首合璧”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河北响堂山6尊石窟流散造像借3D技术“身首合璧”

    2021-10-15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图为响堂山石窟数字化复原展厅。 李栋 摄

      中新网邯郸10月14日电 (王天译张坤)14日,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宣传部获悉,日前,借助3D数字打印技术,响堂山石窟6尊石窟造像实现“身首合璧”,游客们可以通过CAVE全沉浸式体验、VR虚拟体验、数字影像体验、互动体验等方式和造型精美的造像“面对面”,体验穿越千年的神奇。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太行山支脉,分南北两处,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走动均能发出铿锵回声,传名响堂山石窟。其开凿于北齐年间,距今已1400多年,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1961年,中国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响堂山石窟和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一起入选。石窟造像风格承上启下,代表了中国6世纪雕刻艺术的精华,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宝库。

     


    图为游客正在参观数字复原的响堂山石窟刻经洞。 李栋 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响堂山石窟一批相当珍贵的精美造像流落海外,导致部分石窟残缺不全。

      为了能使窟内的造像身首合璧,2019年,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馆长赵立春带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等跨区域合作,对响堂山石窟进行三维数字化复原。在对散落于美国的百余件造像进行数字收集后,日前,赵立春团队借助最新3D数字复原技术,让6尊流失百年、分隔两地的造像实现了“身首合璧”。

     


    图为游客正在参观数字复原的响堂山石窟刻经洞。 李栋 摄

      下一步,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响堂山石窟数字中心将继续完成更多流失海外文物数据档案建设和全部洞窟的数字化采集以及研究化数字复原。(完)
     
    [ 责编:张彦  刘升 ]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