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墨丹青:国家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储金霞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铁墨丹青:国家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储金霞

    2021-12-14 09:43
    来源:光明网
    语音阅读
      【中国手艺人】铁墨丹青

      讲述人:国家级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 储金霞

      常言道“水墨丹青”,你可知道“铁墨丹青”?

      “以锤为笔,以铁为墨,化砧为纸,锻铁成画。”芜湖铁画就是这样的“铁墨丹青”。从十五岁那年被老爷子硬拽进铁画车间,这条路,我走了六十年。

      一开始我满肚子委屈,可老爷子说:“我储炎庆的闺女,就得学铁画!”那时他是真着急,创自清代康熙年间的铁画工艺濒临失传,他是硕果仅存的芜湖铁画传人。

      铁画艺人不仅要掌握锻、钻、焊、锉等基本工序,还要涉猎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镶嵌等手艺。好的铁画作品远看墨色淋漓,近观锤痕斑斑,叩之叮咚有声,抚之铮铮骨立,富有力量的美感。

      而这美的出处,全在一个“锻”字。“红锻”技法,是铁画的魂。乌黑发亮的“两淮”煤炭,被锤打成比蚕豆略大的小块,把炉火拱得旺旺的,再将铁件“栽”进去“红锻”。

      “红锻”特别讲究火候:当煤堆升腾起大红色的火苗,铁件已经“和泥巴一样软”,此时“接火”(焊接)天衣无缝;“红锻”也考校“锤技”:匠人执锤的力道、落点,要与手钳翻转铁件的角度、速度精准配合。手起锤落之间,烧红的铁件变成了一根松针、一竿翠竹、一匹骏马……

      芜湖铁画走到今天,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我参与完成的作品《迎客松》《中华颂》,如今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呢。这些年,芜湖铁画在大学里有了产学研基地,还成了一些职业技校的新设专业,铁画有了“后来人”。

      (光明日报记者马荣瑞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4日 01版)


    [ 责编:张彦,刘升 ]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