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爱国爱澳人才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大唐西市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爱国爱澳人才

    2022-03-19 15:38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记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黎世祺
     


    黎世祺陪同访校的李克强总理与机械人小组学生互动



    黎世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就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问题发言



    黎世祺和全民核酸检测医护人员、义工合照



    黎世祺接受幼儿园毕业生的献礼



    镜平学校歌咏队表演歌曲《国家》

           “作为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人大代表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意愿和人民利益发声,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作为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更要坚守立德树人的观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多为教育界代言。”担任澳门中华教育会副会长、澳门镜平学校校长的黎世祺这样说。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既是一所学校的管理者,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栋梁的工程师。1972年,黎世祺师范毕业后,在广州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澳门回归前到澳门镜平学校,1999年担任镜平学校校长至今。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谈及在澳门教育界春风化雨、埋头耕耘30多年的体会时,他说道:“我知道教育不是一条可以升官发财的道路,但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只是想对社会和国家尽一份责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前,国家正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亟需大批的建设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培养具备爱国爱澳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兼具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下澳门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心贴师生 教学相长
    关注不同教育阶段师生的发展权益

     
           “路再难行也要行,终会被我们的双脚所征服。”澳门回归前,政府对教育不重视,华人子女受教育的机会甚微,学位严重不足、校舍粗陋、设备差、师资素质不高、无统一教材……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黎世祺回忆:“我刚来澳门的时候,60名学生一个班,学位严重不足,譬如说镜平学校幼儿园招生时,许多家长在招生的前一晚搬着小凳子,有的甚至抱着棉被,提前到学校门口排队。他们在夜晚寒风中满怀期待的眼神,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把学生送到理想的彼岸。“心系师生,为师生服务,致力维护各个教育阶段师生发展权益,瞄准短板、瓶颈开良方”是黎世祺对教育发展方向的追求。黎世祺立志努力办好镜平学校,让家庭贫穷子女充分享受到优质教育、一流教育,从而有机会通过读书摆脱贫困。由此,黎世祺带领镜平学校师生走过了一段“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创办一流学校的艰苦历程。
           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承担起对澳门人才培养的教育责任,在包括黎世祺在内的教育界人士共同推动下,2006年,澳门行政长官签署了推行免费教育的法令。镜平学校成为第一批率先加入政府免费教育网的学校,此举让3000多个贫寒家庭子弟享受到从未享有过的免费教育。
           2013年,《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通过并落地实施,澳门教师的地位和薪酬大幅提升,教师的权益得到法律保障。黎世祺心系教职工,合理调配使用资源,坚持把学校免费教育将近85%(高于政府要求的不低于70%)的经费用于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效稳定了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黎世祺认为:“让教师能安心从教、专心从教,镜平学校创办一流学校才会有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除了维护澳门师生权益外,黎世祺亦关心国家不同教育阶段的师生权益问题。黎世祺在调研中关注到我国学前教育学位严重供不应求、师资严重不足、优质公立幼儿园比例严重短缺的问题。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黎世祺提交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的建议》,建议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这一建议获得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家财政预算计划中作了修改,增加了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内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黎世祺还关注澳门基础教育与国家高等教育的衔接工作,孩子能否上大学,能否上好的大学,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未来。他希望国家进一步拓宽澳门学子赴内地升学的渠道,重视澳门学子的学业、生活等情况,让他们享受和内地学生同等的机会和机遇。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做好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建议》;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又提交了《关于接受澳门“四校联考”成绩报读内地高校的建议》。这两个建议均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应。
           “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由于有了“先生”,中国的教育才有了山壑,有了高度。这让后来者可以从云云碌碌之中上升起来,不断地去登高与远眺,去与那种荒原上的创举、困境中的坚守及其深潜着的精神相往还。黎世祺作为校长注重教学相长,心贴师生。作为人大代表,他履职尽责,助推学生展翅高飞,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生动诠释了“先生”一词的真正教育理念。
     
    恪尽职守 履职尽责
    为大湾区的教育融合发展出谋献策

     
           “道阻且长,行而不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就是黎世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倾情履职,用自己的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校为家,勤恳敬业,埋头苦干。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黎世祺尤为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方针。他针对如何贯彻落实澳门学生到大湾区求学、就业和创业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并多次走访、座谈、调研,广泛联系广东省多地市,查找湾区教育合作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黎世祺说:“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发展优质教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黎世祺提出了《关于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建议》,这份建议充分体现了民意,针砭时弊、对症下药,得到了教育部、国务院港澳办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如在推动将港澳教师纳入到“国培计划”的培养范围、继续实施内地指导教师赴港澳协作计划、积极推动姊妹学校建设等方面,黎世祺不仅说到,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做好。黎世祺所在的镜平学校,主动响应教育部关于姊妹学校建设的政策,与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等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增强两地师生的交流和情谊。黎世祺说:“要紧贴新时代练兵,增强教育实效。国家需要什么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瞄准这些方面加大力度培养”“教育的目的,是让青年学生在学术上要继承、发展和开拓,在社会上要仁、要德、要有作为,在思想上要有追求、有梦想、有主见,在情感上要爱国、爱家、爱自己。”
     
    躬行践履 持之以恒
    做好青少年爱国教育和素质培养

     
           “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培养具备传统根基、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优良身心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国家发展之本,也是澳门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19年,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在观摩了一堂“‘一国两制’与澳门”主题历史公开课后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学校的历史课必不可少,而且要学习正确的、全面的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爱国主义教育兹事体大,希望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担负起主体责任,久久为功,把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打牢,扎实做好。”
           为人师表,身为世范。黎世祺通过公开课活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讲话,他感受颇深。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推动做好“一国两制”条件下澳门历史教育工作的建议》。黎世祺要求镜平学校把坚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把宪法、基本法、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国情教育等重要内容纳入到语文、品德与公民、历史等科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黎世祺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题,向全校师生开了一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公开课,与师生一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还组织学校全体师生参观“建党百年图片展”,观看电影《夺冠》《1921》《长津湖》,以及举行“建党百年文艺汇演”,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对中国共产党从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黎世祺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学生赴内地升学,近几年,镜平学生赴内地上大学保送录取率已达85%,最高达93%。黎世祺认为,学生回到内地升学,不仅能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还能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亲近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培养作为“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的品德意志。
           在做好爱国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基础上,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也是黎世祺重点关心的领域。黎世祺认为学校要行稳致远,必须走质量办校的路子。他不赞同盲从任何的管理纲领和教学模式,一定要走镜平学校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黎世祺亲力亲为,“挑教材、选老师、招学生”,亲自撰写校训、教学计划、管理制度,甚至是校歌歌词都躬行履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年来,为了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和支持体育、音乐、艺术、科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多元评核,真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经过精心打造后的镜平学生,在学界运动会、校际歌唱比赛、全澳学生绘画比赛、创新科技比赛中屡获优异成绩,并在国家级乃至国际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
           怀揣“志不改,道不变”的信念和决心,黎世祺在素质类课后课程设置上,推动设计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条龙的包括兴趣班、潜能班、特长生尖子培训班等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让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成为学生走向卓越的成长历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养、意志质量与创造精神。镜平学校近10年来多次在国际PISA测试中均位于澳门前列水平,成为澳门具高教育品质、教育公平的标杆学校,素质教育让镜平学校成果丰硕。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镜平学校创校129年来,长期为基层家庭子女提供优质、一流的素质教育服务的道路没有变。在黎世祺的带领下,镜平学校为大批莘莘学子努力搭建了一个通往成功的平台。一批又一批的镜平学生以优异的品行、杰出的成绩获保送至内地北大、清华、复旦、交通大学等一流名校深造。2016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镜平学校,对学校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经过数十载的耕耘和积累,今天的镜平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名列澳门前茅,成为家长认同、社会肯定的一流学校。镜平学校被国内最大的学科竞赛网评为“2018年度500强最佳学校”,同时获得“500强学校最佳校长奖”。2019年香港镜报在华人地区评选“学校社会责任奖”学校,镜平学校荣幸获奖。镜平学校用行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用实绩践行了“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大公平”的理念。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黎世祺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根植于澳门,始终坚守履职为民的初心,勇挑为社会服务的使命,以身作则,用行动诠译向社会承担的责任。
           2021年下半年,在澳门防疫工作出现反复和险情,需要全民做核酸检测的期间,黎世祺主动承担起镜平学校作为核酸点检测的任务,以最短时间腾出校舍,无偿提供学校物资设备,并组织动员教职工260多人次,义务为特区政府防疫服务。在4次长达11天的全澳全民核酸测试中,黎世祺冒着风险,始终坚守在防疫测试第一线,带领教职工完满地完成了全民測试任务,为特区政府防疫作出了贡献,镜平学校也受到了特区政府的书面嘉奖。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教育工作者,是平凡而伟大的园丁。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黎世祺作为澳门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以其“说实话、做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实干精神、君子风范,以“牢记使命,潜心育人”的教育宗旨,已经或正在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澳门未来的建设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就是黎世祺秉持的“教育为本,学生至上”的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为澳门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终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满怀信心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黎世祺心怀春日带露的花蕊、夏日柔和的清风、秋日翻滚的麦浪、冬日温暖的艳阳,静待四季花开,揽一园馨香。(陈庆立)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