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中初鸣遗址新发现十余根古木桩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浙江德清中初鸣遗址新发现十余根古木桩

    2022-04-19 1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浙江德清中初鸣遗址新发现十余根古木桩
     
    俯瞰中初鸣遗址挖掘现场 姚杰杨 摄

      中新网湖州4月18日电(施紫楠 付露波潘江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的中初鸣遗址,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一处大规模制玉作坊遗址群。

      该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距离良渚遗址群只有18公里,毗邻苕溪和京杭大运河,面向太湖平原。关于该处,在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就有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布坠等物……”

     
     
    中初鸣遗址挖掘现场 姚杰杨 摄

      据悉,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自2017年启动。眼下,第四处遗址点的考古发掘工作正有序推进,并于近日新发现了十余根古木桩。

      “这个古木桩目前有十几根,我们怀疑可能是良渚时期用作土台边坡护岸的木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初鸣遗址现场负责人朱叶菲介绍,因为发掘工作还未完全结束,仍需做进一步的解剖和清理。

      “待完全揭露出来后,我们再根据木桩和土台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判断,之后还将对木桩进行采样,依据碳14测年确定这些木桩的具体年份和用途。”朱叶菲说。

      其实,早在2017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便发现和确认了此处的中初鸣遗址。随后,该研究所联合德清博物馆对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和确认了多处遗址点,每处遗址点均有玉料出土。

     
     
    中初鸣遗址出土文物 姚杰杨 摄

      “在这几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我们出土了3000多件良渚时期的文物,其中以玉器和陶器为主。”朱叶菲说,该遗址出土的玉器以玉锥形器、管等小件玉器居多,对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生产模式和玉料的来源、运输、分配、消费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良渚文化田野考古的新内容,中初鸣遗址也是良渚文化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从生产规模来看,该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鉴于遗址重要性,中初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完)

     
    [ 责编:张彦、刘升 ]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