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初心如磐 为农服务全心全意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乡村振兴初心如磐 为农服务全心全意

    2022-04-28 17:23
    来源:中国文化人物
    语音阅读
    ——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接受视频采访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全在人民大会堂会场
     
           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秀美逶迤的山岭上,慕田峪长城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白云弥漫,云雾缭绕,一个个烽火台在云雾中探出头来,似朵朵芙蓉出水,俯瞰足下的北沟村。北沟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长城脚下,这里村舍交错、建筑独特,阡陌交通、干净整洁,绿树映衬、曲径通幽,美丽的景色犹如百里画廊,透着一股国际范儿,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2010年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2019年7月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同年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谁又能想到,现在远近闻名的北沟村曾经却是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小山村,滞后到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后跟父母说,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也绝不会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北沟村这么一个地方。但过去一度贫瘠荒芜的北沟村遇上王全,慢慢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连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全,普通的衬衫,削瘦的身材,脸上皱纹清晰可见;明亮的眼睛,朴实的话语,善良中透着坚定,大地色的皮肤,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
           十几年的奋斗历程中,王全坚持将北沟村生态优势转为绿色发展优势,团结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和发展致富的新路子。北沟村哺育了王全,王全也成就了北沟村。谈及感受,王全最大的体会是:为农服务,“初心”使然。
     
    政得其民 以百姓心为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北沟村党支部门口的石碑上,“初心”二字鲜艳夺目,这是王全矢志不渝的见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04年,放弃经营多年的企业,被选为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全,上任初始就跟村里党员、群众承诺:“未来要把北沟村变成花园式农村。”坚守着这一份初心,王全就有了信仰和奔着目标前进的力量。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全深刻地明白,要始终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王全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加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规范支部班子运行决策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奖惩措施,及时公开村级各项决策事项、资金使用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村干部及其家属不得以任何理由承包和参与村内任何工程。通过定规矩、建制度,先把班子“立”起来;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划分党员责任区,确定每月5号为党员活动日;规范组织生活,先把党员力量和干劲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领头羊,带头雁;勇担当,做表率。”围绕“党建强,机制好;队伍强,服务好;治理强,环境好”的“三强三好”目标,北沟村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开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将实事做到农民“心坎上”,破解一系列“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民生问题,让广大村民进一步收获幸福感和安全感。对党员的约束与党风建设逐渐起了作用,从2009年开始至今,北沟村党员与群众从未发生过纠纷,每月5号的党员活动日全村党员也坚持做了十几年,其意义已经真真正正从“做做样子”转变为“为百姓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党员班子建设好是一方面,让百姓觉得党员靠谱,全心全意跟党走是另一方面。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北沟村地处半山区,距怀柔城区18公里,长约3公里的慕田峪长城位于该村辖区内,出行难一直是过去困扰老百姓最大的烦心事。王全带领党支部成员先从这个“老大难”问题下手,力争打通与外界交流的“命脉”,缩短进出村庄的时间,实现“内引外流”。村里外欠债款,没有修路物资,他凭借自己的人脉去找;没有资金发工钱,他就带着干部和党员们一起干。“民心路”修通了,党支部的战斗力也锻炼出来了。
           村里的路修通了,王全又注意到,村民们习惯性地把山上打下来的干柴湿草堆放在自家的大门外,相互攀比,致使道路两侧破烂不堪,与平整宽敞的路面反差强烈。占着“官街人行道”,既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又影响村民出行、车辆通行。王全立即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治理村庄环境承诺书》,号召村民一起“清脏治乱”。由全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很快带动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狠抓落实,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柴草有序摆放,家禽要圈养,杂物不乱堆”,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200多吨柴草进院、40多吨建筑垃圾清理工作,并建成了维护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村民们不仅看到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更是发自内心地认同了王全带领下的村党支部这一真正带领村庄发展的“主心骨”。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治理,北沟村干群关系、村民间的邻里关系呈现出“相见笑逐颜开”的和谐画面,过去郁闷的日子云开雾散,变作风和日丽。从此,党员与百姓心连心、心贴心,北沟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好戏连台。
     
    民为邦本 推动乡村振兴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为提升村级自治能力,王全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各家各户征集意见,集聚村民思想共识,研究提出村民行为规范。经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户主会表决,形成了包括22大项、260余小项,涉及村里方方面面的“村规民约”。同时,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建村级事务顾问组,如村第一书记秦剑峰关心、热心、耐心为大家服务,全程参与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最终形成了一套让村民心服口服的“村规+贤人”治村宝典,建立起乡村自我治理的制度保障。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贴近民情、顺乎民意,有助于激发广大村民的感召力,进一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虑事周,处事良。”村规民约虽然形成了,但王全为了照顾不识字的村民,也为了更好地增强村规民约的约束力,他找来朋友帮忙把村规民约的简要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每月初在村里的大喇叭上播放,向村民潜移默化地宣传村规民约的内容,并在年底分红的时候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依规进行“处罚”。但仅仅靠这些举措还不够,王全明白,只有让村民慢慢养成自觉自愿遵守村约的意识,才能真正“正本清源”。
           “厚植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正所谓“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王全意识到,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入手,强化乡村文明治理非常关键。2008年,王全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回村便确定了“传统文化进北沟”项目,建传统文化一条街、安装壁画、建文化墙,定期组织学习《弟子规》《论语》等传统经典,邀请大学教授来传道授业。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礼物激励、评选表彰等,调动全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学习范围。经过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与浸染,“你让我一步,我敬你一尺”逐渐成为北沟村村民邻里相处的常态。北沟村村民的素质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其和谐的邻里氛围让村民的幸福感逐步提升,呈现出“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的生动局面,和睦孝亲、持家有道,邻里之间相处融合,形成“友爱互助、热心公益、遇事谦让、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曾说:“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水平靠产业发展。挖掘潜在资源,要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北沟村地处万里长城文化带,又具有盛产板栗的农业特色,同时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兼具备吸引国外游客、国际友人的先天优势。王全立足实际、紧抓机遇,将北沟村打造成以长城文化、板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国际多元文化等多要素交融的国际文化村。
           2009年,由北沟村集体出资60万元,成立“北旮旯乡情驿站餐饮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集体餐饮业带动村级民俗旅游发展,逐渐形成完整产业链,将穷山沟逐渐引上了富裕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村居环境和村风民风,北沟村成功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游客,很多国际级的设计大师到这里投资兴业,特别是2049投资集团在北沟村先后投资1亿多元,持续时间长、投入力度大,与北沟村情缘深厚,集团总裁阚冬更以作为北沟村荣誉村民而自豪。王全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的决心,废弃多年的琉璃瓦厂房被改造成原生态休闲酒店后,又陆续吸引10余户外籍人士组团到村投资、定居,北沟村一下成了远近闻名的“国际村”。王全意识到,“打造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
           “我的理解是低碳、环保、自然,泡着温泉数星星,躺在床上望长城,这就是北沟村打造的特色酒店,住的人很多,很有特色。”近年来,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荣誉纷沓而至,北沟村集体因势利导,利用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迅速推动传统民俗向精品民宿转型升级,30余家高端民宿快速崛起,全村特色旅游综合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经济水平在上升,基础设施要跟进。即使北沟村地理位置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很难有大的进展。依托党支部利民政策的扶持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截至2019年,北沟村已能保证家家户户24小时有自来水,已建设4个污水处理站,打坝阶子已有4万立方米,修各种路3万多平米,“厕所革命”也早已全村普及。
           “以人为本,而轻利,事方可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2016年,在王全的建议下,北沟村创新性地成立了怀柔区首家村级物业公司,全面负责村内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垃圾分类、长城管护、护林防火、停车养犬等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不仅节省了村级支出成本,解决了村民就业,乡村管理也愈加规范。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关心关爱,村里专门建立了“北沟村老年活动栈”,日常娱乐、免费理发、冬季洗浴一应俱全,推出儿媳陪婆婆洗澡免费等温馨项目。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全部免费一日两餐,村上的老人有40多人,到就餐时间长期吃饭的有30多人,确保“四菜一汤”、一周不重样,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看到村里这些变化时,王全倍感自豪与自信,一个名副其实的“物业城市+村居”新型管理画卷在村民面前舒展开来。
     
    本固邦宁 做实人大代表

           “扎根基层践初心 牢记使命勇担当。”作为来自农村最基层的人大代表,王全建议谏言的焦点始终围绕“三农”问题展开。王全发现乡村医生工作辛苦,下班时间又不固定,实际工资待遇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全提出了《关于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标准的建议》,建议依据乡村医生的从业年限、贡献大小等条件,确定乡村医生的养老金发放额度。王全还先后提出《关于提高农民社保待遇的建议》《关于国务院成立多部门联合调研机构,针对农村问题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涉及“三农”方面的内容。
           “知民意,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为更好地为民服务,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王全提出了关于煤改电的建议。他给与会代表算了一笔账:按电价是5毛钱计算,2016年,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为电价补贴时段,一户农民冬季4个月供暖期下来,大约要花4000块钱。2017年,优惠电价时段延长,变成晚上8点到早上8点,对此农民非常满意。但王全发现,相比市区,山区特别是京郊北部山区,夜间温度要比市区至少低七八度,再加上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又少,老人们很难舍得用五毛钱一度的电,无奈只能熬到晚上8点钟享受优惠电价的时候,才开启升温档位取暖,而待屋里达到20度左右温度时,已经很晚了。为此,王全建议将优惠电价的起止时间段再增加3个小时。北京市主要领导听了王全的建议后高度重视,责成市发改委进行研究论证,同时将办理情况进行了反馈。
           “惠民生,暖民心,增福祉,促发展。”北沟村物业公司的成功运行带来了良好的收益,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全提出了《关于在农村成立物业公司的建议》。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他带来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农村60岁以上老人退休金的涨幅应与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的涨幅保持同步”的建议。这些建议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奋斗不止,拼搏不息。”当前,北京市怀柔区正大力推动科学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物业化规范管理、高端民宿提质升级,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科学城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科学家走进北沟,让北沟村成为怀柔科学城的会客室、发布厅、科学社交流基地,这也是王全带领北沟村瞄准的新发展方向。目前,北沟村2家咖啡馆、酒吧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很快将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王全做到了,而且点子层出不穷。十几年来,他勤于创新,善于组织,一心为民,先后获评“第十三届首都旅游紫禁杯先进个人”“北京首届三农新闻人物”“北京市优秀村官管理工作者”“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带领北沟村将“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5项国家级荣誉收入囊中,还被列为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在带领北沟村群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王全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组织,成为长城脚下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老百姓的“贴心人”。(陈庆立)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