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赵海亮
山西省人大代表赵海亮(右一)与专家亲切交流
赵海亮在山西省人大代表培训班上做履职经验交流发言
山西省人大代表赵海亮在田间地头现场讲授桃树持续优质生产技术
“我就是要把咱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集中在一起,然后出口到欧美,卖到国外去,让他们也尝到我们家乡的水果有多好吃,让咱当地的老百姓增加收益。”说这句话的正是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平陆县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赵海亮。
初识赵海亮还是2021年深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北戴河举办的省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培训班上。因为有共同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关注点,让我们促膝交谈,聊在了一起。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赵海亮1956年出生在农村,出身家境贫寒却热爱钻研的他,年轻时就学习苹果栽培技术,开办果园。1994年,他远赴广州开档口销售运城的苹果,开办合作社做出口水果生意。依托运城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使可种植的果树面积大,品种多样,合作社累计出口苹果、梨、猕猴桃等水果20多万吨,现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110多人。由于30年来倾心倾注于果业销售,对平陆等地的果业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当地老百姓送他一个响亮的绰号“果业金童”。
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
目前,运城市全市苹果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40亿公斤,占全国总产量十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果业大市。但怎么让运城苹果走出国境、走向世界,培育和创造高价值的品牌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打造一个全域化、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已成为当前运城苹果发展的迫切需要。
“荧烛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在谈起做出口水果的缘由时,赵海亮表示,把中国的水果运往国外销售,可以减轻国内市场压力、改变供求关系,使国内水果价格得以稳定,农民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而面向欧美市场的出口,也能倒逼当地的果品质量提升和产业链完善。
信心促使人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念信仰就是力量和动力。“国内国际市场畅销,批发零售价格稳定,运城果业已找到打开广阔市场的‘金钥匙’”,赵海亮高兴地说。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是平陆县果业的龙头企业,作为负责人之一,对农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是长期的。虽然工作特别辛苦,承担的压力也很大,但是赵海亮感觉对得起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责任。近三年来,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打开了美国、加拿大的果品高端市场,把平陆县的玉露香梨、冰糖心苹果输送到这两个国家。最近,经多次协商,赵海亮的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把平陆县生产的优质苹果、玉露香梨、猕猴桃直接向香港市场供应,进一步拓宽了果品的销售区域和渠道。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赵海亮深知这个道理,自己懂的技术、知识,要分享给身边的果农,才能众乐乐。“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是否‘利他’。”赵海亮说,一件事该做不该做,首先要考虑对他人好不好,要有“利他”的思想,才能持续实现共赢。苹果出口的每个环节,靠的就是利益分配,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兼顾农民、果商、国外、合作社各方利益,这个产业链才能完整。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赵海亮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这几年又瞄准了花粉出口。中条山位于黄河与涑水、沁河间,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利用农民果园管理中疏除的废弃花朵等,加工成果树授粉所用的花粉,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赵海亮相继开发了桃花、刺槐花、玫瑰花、野菊花市场,在平陆广大农村、农民中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目前,平陆县加工花粉的企业有8家,烘干企业达到10多家,年产值在一亿元左右,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赵海亮每年关注中央下发的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对农业、农民、农村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如有关文件提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主要措施是将农产品加工。他兴奋地感慨,这项惠农政策能够下沉到农村,补齐农业产业链的短板,让农民直接享受种植农产品的利益,同时得到农产品加工的红利。
用浓郁的情感读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近几年来看,制约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瓶颈也日益显现,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农民种地的辛苦和艰难,农业种植业成本不断增加和产品销售环节等这些矛盾,如何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是萦绕在赵海亮心头的“不安”和忧思,也是他长期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果断停止征收农业税,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但农民又面临着买(生活用品)难、卖(农副产品)难,农副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少了赶,多了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赵海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
“以农民之心为心,以农民之事为事。”赵海亮说,“作为省人大代表,不仅要发挥代表职能,汇聚资源,还要以产业带动乡村发展,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享有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人大代表,赵海亮深知,农民要靠农业吃饭,首要任务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中央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文件精神吃准吃透。
多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治理,现在的农村美了,交通便利,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干净卫生。但是农村现在只有留守的妇女和年迈老人,年轻的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其原因主要是农业产业落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只能提供没有附加值的原始农产品,所以种植经营农产品不赚钱,一直在低效率地徘徊。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调查研究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大代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赵海亮告诉记者,农民要提高农特产品的价值,不能只卖原始产品,要实现“从卖面粉到卖面包”,政府部门要针对农产品加工下沉到农村制定扶持政策,列出专项资金支持有基础、有技术、有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组织和个人,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和传统名吃的加工设备和场地进行达标改造,邀请农业科技院校等科研部门帮助制定技术流程,对农产品加工遇到的难题给予技术支持。
赵海亮通过调研发现,在农村一公斤小麦收购价格2.4元,磨成面粉一公斤3.6元,蒸成馒头一公斤6到8元,炸成麻花一公斤16元,做成糕点一公斤20到40元。一公斤生猪的价格20元,做成卤肉、红烧肉一公斤120到140元,它的主要溢价过程都是在城市实现的。而城市规模化加工,大部分必须添加防腐剂才能实现加工品不霉烂变质,如果在农村小规模加工,产品冷链运输,完全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实现城市居民对安全食品期盼的心愿。
赵海亮认为,农产品初加工不产生有害废水、废气,下脚料经堆沤以后是优质有机肥,可以缓解有机肥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要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兴办小作坊,逐步发展壮大,像太原的六味斋、益源庆、双合成,著名的汾酒,运城的福同惠,这些农产品加工的知名企业,可以追溯100多年的历史,都是从小作坊起步的。虽然这些小作坊规模小,但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大,加上合作社组织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吸引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发展。只有星罗棋布的农产品小作坊兴办起来,给年轻人用武之地,才能引凤还巢,返乡创业,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怀期待的心愿说农业
李大钊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的求乐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赵海亮任职五届县政协委员、三届县政协常委,在山西省第十二、十三届10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每一年都向大会会议提交10余件建议,共向大会提交了110件建议,如《关于政府要加大果品、蔬菜产地市场建设的扶植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建议》《关于逐步提高农民养老金基数,让农民老有所养的建议》《关于落实对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用电的优惠政策的建议》《关于政府要鼓励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发展的建议》《关于用政府“买林”落实造林计划,改变“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建议》《关于在我省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特色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建议》《关于政府要加大扶植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关于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关于对全省土壤PH值进行普查的建议》《关于发展和振兴山西省中医药产业的建议》《关于对能繁母畜实施补贴,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建议》等等。
如《关于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的建议》,相关部门用7年时间,在全省优势农产品产区分批建设了交易大棚和冷藏库,让农民和产品不再遭受日晒雨淋。如《关于加大对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的建议》,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对职业农民培训力度逐年加大,目前基本上得到普及。如《关于发展玉露香梨的建议》,山西省农业厅加大了玉露香梨发展的项目支持,在全省不少地方形成了新的优势产业。又如连续8年提出的《关于落实农产品储藏库用电的建议》,赵海亮和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多次沟通协商,于2019年得到了落实,电价降幅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促进了全省农产品储藏企业发展。
总之,赵海亮提交的建议引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看田选种,看种种田。”大会发言,是人大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形式,赵海亮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把农民期盼的,农村急需的,农业难点的问题,在大会上做出掷地有声、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发言,给各级领导传递了农民的心声,指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由于多次发言都是一个主题,时任运城市政府市长王清宪送给他“三农专家”的外号。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用真诚换真情,以务实的履职尽责任,以开放眼光看世界,永葆“农民这份情结”。赵海亮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努力,为维护农民兄弟的利益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好地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和职责。(陈庆立)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