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复活术”带你一秒穿越到古代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文物复活术”带你一秒穿越到古代

    2022-06-13 10:00
    来源:新华网
    语音阅读

    新华社重庆6月11日电(记者吴燕霞、黄伟)文物修复工作重要而又神秘,公众对高难度的文物修复工作充满了好奇。今年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记者走进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见证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

      白大褂、口罩、手套……走进不同类别的文物修复室,仿佛置身“医院”之中,修复师们身着统一的白色大褂,案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修复文物的“手术刀”。无论是斑驳难辨的书画作品,抑或是面目全非的青铜器具,只要经过这些能工巧匠的修复,都会在他们的手中重新绽放光彩。

      观众可以在半开放式的文物修复室外,观看专家们修复文物。还可以通过一旁的屏幕上实时播放的360°高清摄像头拍摄的影像,观察文物修复的每个细节,见证文物再现芳华。

      来自重庆南岸区的刘丽娅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她感慨地说:“以前只看到修复后的文物,今天看到修复师精密的修复过程觉得很震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文物技术、VR、AR等新兴虚拟现实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文物科技保护领域。在基地一楼展厅,文物修复VR体验系统面向非专业观众研发开放使用,观众们只要戴上VR头盔,就可身临其境体验文物古琴修复的奇妙过程。

      与此同时,许多传承多年的“古老”修复操作也没有被弃用。比如,直到现在,书画修复仍然靠纯人工清理画心,也就是给旧的书画“打扫卫生”。

      “为什么不戴手套?”面对参观市民的疑问,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书画修复师李馨解释说:“书画纸张十分脆弱,有的糟朽、受潮生霉,有的有黄斑、脏污,均需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工具小心处理,这全凭手感。”

      “文物修复,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教育专员李敏说,基地围绕文物的价值认知、传统工艺科学化、保护修复技术等,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旨在向公众完整、系统地展示文物修复全过程,传播文物保护理念、知识,让人们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责任编辑: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