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共论博物馆何以推动文明互鉴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中外专家共论博物馆何以推动文明互鉴

    2023-09-28 08: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文物如何承载人类文明?又如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6日举办文物(博物馆)分论坛,与会人士围绕“博物馆: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展开讨论。

           “文化的记忆功能是博物馆最原始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表示,博物馆不仅向公众呈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同时启发人们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帮助今天的人们建立文化归属、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而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博物馆发挥着“民间大使”的作用,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知识自由流动,得到有益交流。

     

     

    图为26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在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记者 梁犇 摄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认为:“透过博物馆这扇文明之窗,我们能跨越民族、地域和时代的限制,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中丰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从而增信释疑,消弭分歧。”

           2022年,中国正式备案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家,博物馆的类型、主题也朝着多元化发展。刘曙光表示,中国博物馆界希望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收藏、保护、修复等工作的水平和效率;通过加强学术机构和专业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联合研究项目,深入发掘和凝练中国博物馆藏品的世界价值,以及世界博物馆藏品当中的中国元素。

           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罗德里奎斯表示,作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博物馆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文化交流提供安全的空间,也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增进国际理解。

           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其目标之一就是收藏与保存好古叙利亚文明,为后人留下完整的文化遗产,培养文化认同。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策展馆长利玛·卡瓦姆说:“从2021年开始,叙利亚和中国达成合作,在两年时间内,在中国不同省份的6家博物馆展出叙利亚古代文物。我认为举办国际展览合作的意义在于,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国际形象,也能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收获经验、学习知识。”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指出,博物馆展览要注重空间美感和文物的故事性,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通过智慧化、科技化的应用增强公众的交互体验,也可通过数字技术让公众“沉浸式”走进博物馆。 (记者 金旭)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