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 文化绽放华彩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数字技术赋能 文化绽放华彩

    2023-10-09 08:45
    来源:人民日报
    语音阅读

    游客在山西省运城市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参观游览。闫 鑫摄(影像中国)
     

    位于北京的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内,观众在以永定河生态为主题,展示动态画作、实景照片和人工智能生成画作的展厅里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人民视觉
     

    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预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江苏南京城墙博物馆内,观众在参观“文谟武烈—永乐的世界遗产”特展。中新社记者 泱 波摄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的水舞光影秀。彭 华摄(影像中国)
     

    三星堆文物数字化之旅

    考古发掘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大棚以及其内的“考古舱”。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数字采集

    考古人员在实验室,对三星堆出土文物进行高光谱扫描。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
     

    文物修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在查看拼对成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新华社记者 肖 林摄
     

    陈列展览

    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大立人,旁边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其服饰与造型解读。宋豪新 张 艳摄影报道
     

    公共服务

    三星堆博物馆线上导览界面。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文创开发

    三星堆文创盲盒。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科技的力量正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实现数字化采集,让文物延续生机;借助3D打印技术,原本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成为跨地域展览的“移动宝藏”;利用沉浸式展陈技术,观众可以细致入微地赏析传统参观方式难以“触摸”的细节,体会“与文物同在”的历史场景……一个个案例,提升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数字含量”,为感知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记者 王 珏)《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7日 第 04 版)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