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下的七彩绝技

文化人物网新闻

  •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吴震启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大唐西市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凤凰山下的七彩绝技

    2024-03-04 08:47
    来源:新华网
    语音阅读

    2月22日,刘晶涛在凤城市内的工作室创作景泰蓝珀晶画。
     

      春节刚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工作室内,55岁的锡伯族非遗传承人刘晶涛和她的徒弟们正忙着制作各式景泰蓝珀晶画。

      刘晶涛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城景泰蓝珀晶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师承祖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平面化方式予以表现。她的景泰蓝珀晶画可调制出200多种色彩,作品经过水晶封灌后晶莹剔透。

      兢兢业业钻研技术,埋头苦干努力创作。刘晶涛用了30年的时间,培养出新一代景泰蓝文化继承人100余人。“想学好这门手艺,必须得耐得住性子,能坐得住。”刘晶涛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这一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27日,刘晶涛在凤城市边门镇的车间里绘制长幅景泰蓝珀晶画画稿。
     

      春节刚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工作室内,55岁的锡伯族非遗传承人刘晶涛和她的徒弟们正忙着制作各式景泰蓝珀晶画。

      刘晶涛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城景泰蓝珀晶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师承祖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平面化方式予以表现。她的景泰蓝珀晶画可调制出200多种色彩,作品经过水晶封灌后晶莹剔透。

      兢兢业业钻研技术,埋头苦干努力创作。刘晶涛用了30年的时间,培养出新一代景泰蓝文化继承人100余人。“想学好这门手艺,必须得耐得住性子,能坐得住。”刘晶涛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这一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22日,刘晶涛在凤城市内的工作室挑选制作景泰蓝珀晶画需用的釉料。
     

      春节刚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工作室内,55岁的锡伯族非遗传承人刘晶涛和她的徒弟们正忙着制作各式景泰蓝珀晶画。

      刘晶涛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城景泰蓝珀晶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师承祖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平面化方式予以表现。她的景泰蓝珀晶画可调制出200多种色彩,作品经过水晶封灌后晶莹剔透。

      兢兢业业钻研技术,埋头苦干努力创作。刘晶涛用了30年的时间,培养出新一代景泰蓝文化继承人100余人。“想学好这门手艺,必须得耐得住性子,能坐得住。”刘晶涛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这一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2月22日,刘晶涛在凤城市内的工作室创作景泰蓝珀晶画。
     

      春节刚过,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工作室内,55岁的锡伯族非遗传承人刘晶涛和她的徒弟们正忙着制作各式景泰蓝珀晶画。

      刘晶涛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城景泰蓝珀晶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师承祖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平面化方式予以表现。她的景泰蓝珀晶画可调制出200多种色彩,作品经过水晶封灌后晶莹剔透。

      兢兢业业钻研技术,埋头苦干努力创作。刘晶涛用了30年的时间,培养出新一代景泰蓝文化继承人100余人。“想学好这门手艺,必须得耐得住性子,能坐得住。”刘晶涛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这一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古老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责编:张彦、刘升)

     

    分享到: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闻